□ 吴 昊 张 宇 张小宝
在国家“十三五”规划即将收官的最后一个月,过去五年一往无前的世界单晶巨头——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基股份”)在12月初再传捷报,该公司光伏组件的出货量达到20GW——意味着这个仅及弱冠之年的单晶帝国,正式成为全球首个组件年出货量突破20GW的太阳能科技公司,而世界光伏企业的纪录,也再一次被隆基股份所改写。
今年下半年,隆基股份加速“牵手”国内各大电站投资商。截至目前,在“五大四小”的电力央企中,该公司已成功与中国华电、中国大唐、中国华能、中国广核、中国三峡及国家电投,以及京能集团、云南能投等地方国企频频签约。此外,从设备制造到电站投资,从EPC到BIPV,隆基股份在多方面发力,并同时加速海外布局,开辟出逆市扩张的新局面。
隆基股份之所以能从“山头林立”的光伏行业中脱颖而出,与其技术的创新、稳健的战略密不可分,同时,也因其独树一帜的企业文化。隆基股份创始人兼总裁李振国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隆基的使命和愿景,是促进清洁能源在全球的普及,我们坚信太阳能一定是未来能源,光伏事业一定是光明的事业。”
同窗携手 剑走偏锋
20年前,创业不久的李振国应该没有料到,一场覆盖全球的能源革命即将到来,而他和他的两位同学将并肩携手成为这场“革命”的参与者、创变者和引领者。
李振国、钟宝申和李文学是兰州大学的同级校友,大学时代,几位意气风发的学子曾在兰州大学江隆基校长的石像下立誓,将来若是自己办企业,必定取名“隆基”,以表达对母校这位杰出校长的崇敬。1990年,李振国从兰州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被分配到陕西省华县的华山半导体材料厂,拉起了半导体材料“单晶”,后来,他辗转到西安理工大学帮着建立单晶生产线。时隔多年后,李振国坦言:“自己干了一辈子单晶。”也许正是早年的从业经历,让他产生了对世界上最纯净的物质之一——单晶硅的执着和偏爱。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日益引发全球关注,人类探索清洁能源应用的需求也与日俱增,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逐渐成为各国争相支持发展的战略目标。世纪之初,德国、西班牙更是率先推出补贴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的项目,掀开了全球太阳能产业发展的序幕。光伏产业以出人意料的速度,在全球,尤其是在“后来居上”的中国一路“狂奔”。
不过,当2004年德国政府颁布《上网电价法》修正案时,由于单晶技术成本高于多晶,使多数人选择了多晶硅的路线。彼时,李振国和隆基股份也面临单、多晶的选择,虽然李振国始终认为单晶技术是未来度电成本最低的路线,但直到钟宝申的加入,才让隆基股份更加坚定了其独辟蹊径的决心。
2003年初,隆基股份遇到了做大后的发展瓶颈,李振国产生了寻找合伙人的想法,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当年兰大的同学。
2005年9月,正在海外出差的钟宝申接到了李振国的电话,谈到了单晶硅以及太阳能领域未来的发展广阔前景。同为隆基股份的领导者,钟宝申和李振国在成为“合伙人”前,就有着颇为相似的经历。1990年大学毕业后的钟宝申被分到抚顺客车厂旗下的一个稀土磁性材料厂,年纪轻轻就担任了该厂的常务副总,但骨子里的不安分,让他在1993年放弃“铁饭碗”,创办了一家主要从事磁性应用产品领域的公司。2004年,钟宝申的公司已在行业内名列全球第一,销售规模达到5亿元。而彼时的隆基股份,还是一个职工仅有100人、年营收不过千万的“小作坊”,但在确认光伏产业的发展前景之后,钟宝申毅然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我原来从事的产品行业规模较小,虽然我们已经做到了全球第一,但作为带头人我必须寻找新的发展空间,才能够给企业带来新的成长机会。”钟宝申表示。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往往拥有多方面的综合素养,尤其是拥有一双“慧眼”,能够于青萍之末洞察风向。2006年1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可再生能源法》,但国内光伏行业仍处于艰难的起步阶段,凭借创业家天生的敏锐和魄力,钟宝申正式加入了隆基股份。
2006年,隆基股份做过一次深入的研究,包括技术路线、竞争策略方面都做了深入的研判,得出了“未来光伏发电主流路线是单晶高效电池”的结论。同年12月,全资控股子公司宁夏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成立,致力单晶硅棒的研发和制造。紧接着,从宁夏中宁和银川的拉晶工厂,到位于西安和无锡的切片工厂,再到砂浆回收企业,隆基股份逐渐完成了整个制造链的布局。
在隆基股份执着于推动单晶技术不断提升的同时,一项名为“金刚线切割”的技术成为实现突破的关键。对于光伏企业,硅片厚度与切割损失量直接影响着企业生产成本,选择哪种切割技术就成了一个关键问题。2011年,“金刚线切割”技术的研发首次提上日程。在总裁李振国和隆基股份董事长钟宝申的力主下,隆基股份开始从成熟的砂浆切割技术转向当时尚不成熟且昂贵的“金刚线切割”技术。
起初,隆基股份推动“金刚线切割”技术进步的进程并不顺利,持续的高强度工作、技术尚未成熟时的巨亏,钟宝申在承受着巨大压力的同时却始终坚信,“只要技术成熟、规模扩大,‘金刚线切割’就一定会很便宜。”
经过近两年多艰辛的付出,到2013年底,金刚线技术逐渐走向成熟,而隆基股份在单晶领域的度电成本也日渐显现出巨大的优势。李振国表示,“当我们确定技术方向是正确的时候,我们就要义无反顾地投入资源,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团队都要下定决心克服它。”
正是这样的坚定和执着,让隆基股份在光伏技术领域逐渐崭露头角,也让单晶路线不断取得突破。2013年10月,隆基公司硅片年度出货量突破1GW,这一年,隆基的单晶硅片出货量成为全球第一。“我们认为光伏是一个产品为王的行业,其核心竞争力就是度电成本,所以我们始终专注于产品本身的研发、设计,如果我们产品的性价比足够高,总会得到市场的认可。”钟宝申说。
布局下游 单晶“逆袭”
在光伏同行眼里,李文学是一个儒雅、低调而务实的人。1990年6月,大学毕业后三人中李文学分配得最好——进入陕西的一家军工企业,在此后的20年里,他从实习员工干起,只用了7年时间就做到分厂的技术副厂长。2000年,34岁的李文学出任总经理,8年后,又接任党委书记兼董事长,成为彼时陕西省国资委下属企业中年纪最轻的“一把手”。
2010年,44岁的李文学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此时的他,作为一家军工国企的主要负责人,20年的付出和责任让他一时难以割舍,“刚收到老同学的邀请时,我没有立即答应,因为当时那家国企正在转型期,而且还有2000多名职工,‘一把手’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李文学说,“在大学的时候我们3个人的关系就特别好,而且我对他们两个是比较有信心的,肯定能把事情做成。”
最终,一方面出于对发展光伏产业的信心,另一方面出于同学间的信任,李文学在李振国和钟宝申多次伸来“橄榄枝”之后,经过反复考量和妥善安排,他决定与昔日的好友一起,在太阳能光伏领域共同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振国总做事富有激情,为人乐观,比较大气;钟总则比较理性,很有逻辑性,把握全局的能力很强,在决策、运营上很有见地。”与李振国和钟宝申相比,李文学在国企20多年的管理经验,更擅长人员的调配,能把公司的决策更好地贯彻落实下去。
李文学加入隆基后,开始负责隆基股份单晶硅片生产运营。随着单晶技术的不断突破,一个新的问题浮出水面,那便是如何突破单晶面临的市场困局。彼时,虽然单晶产品的度电成本优势已经赶上多晶,但仍然被业内视为“高端产品”,市场上认可的依然是多晶产品。
“不管单晶在技术上如何有优势,市场终端推动力不足,就没办法扩产,就像等离子电视和液晶电视的路线竞争一样,”李文学用等离子电视的例子形象地介绍了当年单晶的困境,“打败等离子电视的不是技术,而是产业链与资本。”在分析了单晶在产业链下游难以推进的困局后,隆基股份开始下定决心自己向下游拓展。
在隆基股份的高层,李文学的角色常常类似于“救火队员”,在新业务的开拓上,总能一马当先,攻必克,战必胜。在布局产业链下游的“战场”,李文学也顺理成章地成为布局产业链下游的“前线指挥官”。
2014年11月,隆基股份出资4609.55万元收购了浙江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85%的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专注于单晶电池组件生产。2015年2月27日,隆基股份投资5亿元在西安成立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作为隆基股份光伏组件业务的整合平台,主要负责电池、组件业务的发展,李文学担任总裁。
至此,隆基股份在下游的开拓取得阶段性成果,加速向“太阳能科技公司”转型。据了解,2014年切入下游以后,隆基用1年时间成为全球最大的单晶电池组件供应商,用3年时间实现了单晶组件业务从0到100亿元的突破,用5年时间完成了单多晶市场格局的逆转,创造了令同行艳羡的“隆基速度”。
千亿帝国 问鼎全球
随着单晶成本优势的进一步显现和下游市场布局的推进,隆基股份逐渐迎来爆发式增长。2019年4月30日,隆基发布2018年年报,2018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9.88亿元,单晶硅片产能达到28GW,单晶组件产能达到8.8GW,稳居全球最大单晶光伏产品制造商地位。
在开拓下游业务的过程中,隆基的行业优势地位逐渐显现,并在2019年成长为“千亿帝国”。今年以来,尽管新冠肺炎病毒肆虐全球,给世界经济和制造业造成严重冲击,但隆基股份却在危机中“逆流而上”,自2019年8月28日市值突破1000亿元,成为全球首个市值超千亿的太阳能公司后,该公司持续保持高速增长,今年7月24日市值突破2000亿元、10月9日市值达到3000亿元的速度让世界瞪目结舌,让同行望其项背。与此同时,隆基股份也在尝试不断拓宽光伏产品的应用领域。
此外,隆基股份积极与电站投资商合作,并在布局EPC的同时,推动光伏电站的数字化转型。今年6月3日,隆基与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在新能源行业领域的市场竞争力和技术资源优势,就目前及未来在新能源项目开发、工程建设、光伏产品制造与供应、系统集成解决方案、数字化光伏电站运维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共同推进全球范围内的清洁能源规模化发展和应用。
9月5日,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与隆基公司在西安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本着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全方位战略合作关系,在光伏基地项目开发、设备技术供应,项目集约化管理效率升级及“大数据平台+数字化电站”研发等方面开展合作,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光照世界 再执牛耳
回顾新世纪以来的20年,在我国光伏产业逐渐领跑全球的过程中,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波折,从最初市场、原材料的“两头在外”,到后来欧美的“双反”,一个又一个曾经的巨头在市场波动中应声倒下。但在一次次大浪淘沙中,那些低调、务实的企业,却用坚韧和执着促进了行业的一次次进步,在短短10余年间,将我国光伏发电度电成本降低90%,而隆基股份就在此之列。
随着国家层面“一带一路”的推进,隆基股份开始将版图向海外扩张。“隆基进入组件领域之后,在2015年下半年就开始布局海外市场。”钟宝申表示,隆基正在加速从中国走向世界,每年超过30GW的光伏产品供应全球光伏客户,海外市场占比约60%,覆盖6个大洲,超过150个国家。
通过全球化的布局,隆基股份把绿色生产理念推广至海外,开辟出一条独特的“出海之路”。2016年4月19日,隆基在马来西亚古晋的基地成立,成为该公司第一个海外单晶硅片生产基地;同年9月21日,印度乐叶“500MW单晶组件和500MW单晶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投资建设申请获得印度商务部发展委员会审批通过。此后,隆基的海外生产基地和合作项目日渐增多,其技术和理念也在海外不断获得认可。
到2019年,隆基股份在海外市场的认可度进一步提升,从欧美到印度,从东南亚到拉美,钟宝申“为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带来源源不断的清洁电力”的愿景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今年2月23日,隆基股份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隆基乐叶拟现金收购宁波江北宜则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公告显示,标的公司生产基地位于越南,目前拥有光伏电池年产能超3GW,光伏组件年产能超7GW,具有较好的盈利能力。本次股权收购事项的顺利实施,将有助于隆基快速获得电池、组件海外产能,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规避海外贸易壁垒,增强公司的整体竞争力。
目前,隆基股份持续进步的技术路线和绿色发展的企业愿景在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位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Wilkinson太阳能电站,总容量共计74MW,是该州最大的光伏电站,其256,620块组件全部采用隆基高效单晶组件,项目产生的清洁电力将由微软公司消纳并支配,成为这家全球屈指可数的互联网巨头在清洁能源拓展领域中的里程碑式项目。据隆基乐叶副总裁傅师今介绍,“隆基与微软公司在绿色可持续的未来愿景上不谋而合,希望借助光伏的力量推进全球能源结构的优化。”
绿色地球 “负碳”可期
二十年砺一剑。在光伏事业的“长跑”中,隆基股份能够拔得头筹,除了几位带头人的睿智勤勉之外,更重要的是文化理念和社会责任上的趋同:“我们是为人类的清洁能源事业而努力,这是一种内生的动力。”李振国表示。
也正是缘于这样一种创业初心,隆基提出“用清洁能源制造清洁能源”的理念。2015年12月30日,时任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长陈豪会见了入滇考察的李振国一行,并欢迎隆基股份助力云南新旧发展动能转换和硅基产业转型升级。随后,隆基股份瞄准云南丰富水电资源,与丽江、保山、楚雄三地同时签订投资协议,把全球先进的单晶技术落户到云南。由此,清洁的水电推动着隆基生产线的产品运往世界各地,开启了“Solar for Solar”的先河。
与此同时,隆基股份还通过光伏产业在云南的布局,积极带动当地就业和扶贫。地处滇中腹地的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由于山高、坡陡、缺水、缺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我国西部民族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难啃的一块“硬骨头”,而隆基在楚雄的投产,为当地建档立卡贫困群众的就业提供了新的路径。截至目前,隆基股份在云南可带动就业人数达到约17,000人,工资远超当地平均薪酬,随着后续新增产能的不断投产和光伏产业链的聚集,隆基股份将带动更多的当地就业。
此外,隆基股份还通过直接援建光伏电站方式,改善贫困社区的面貌。据了解,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永兴乡思木村是丽江隆基帮扶的贫困村,是由傈僳族、彝族、纳西族等民族组成的少数民族贫困村落,丽江隆基公司负责人及员工经过多次走访和调研,确定了长期帮扶工作规划。2019年,丽江隆基利用思木村小学240平方米屋顶捐建18.3KW光伏电站,其收益可持续用于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及学校教育事业。
在隆基股份的带动下,随着光伏产业在云南的落地,当地丰富的光照资源优势,正在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治理的动力。据了解,楚雄州属于“滇中老干旱地区”,尤其在金沙江干热河谷,水分蒸发量和降雨量为6:1。当前,楚雄州正计划利用光伏减少风蚀、暴晒、雨淋对土地的破坏,把金沙江干热河谷变成“绿色能源基地”,实现绿色能源生产和保护植被的有机结合。入滇5年,隆基在云南布局的光伏产业,正在成为当地实现清洁能源转型、生态治理和经济社会发展多重综合效益的重要力量。
无独有偶,隆基股份在宁夏的产业布局也给当地带来了多重效益。早在2006年,隆基宁夏分公司就建成投产,此后,随着企业发展脚步的加快,隆基对宁夏产区的投资建设同样快马加鞭。同时,作为传统煤电重镇的宁夏,也开始了向清洁能源产业转型的进程。目前,隆基在宁夏地区的员工已超过11,000名,更好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前景正吸引越来越多的煤电从业人员转型就业。对于宁夏这个传统能源重镇来说,隆基股份等清洁能源企业入驻,促进了传统能源行业人员向新能源行业的转型。
就在12月12日,为纪念《巴黎协定》通过5周年,李振国发表了公开信:“经过十几年发展,太阳能光伏已经成为全球最经济的电力能源之一,在全球很多地方,光伏度电成本已经达到1美分~3美分左右,在中国光照条件好的地区技术成本可以做到‘一毛钱一度电’。”李振国表示,人人享有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不再是梦想。
“2020年,席卷全球的疫情也没能阻挡隆基气候行动的脚步。今年,隆基股份正式加入RE100、EV100及EP100倡议,承诺在可再生能源使用、电动汽车普及和能源效率等方面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我们希望更多的企业加入气候行动中来,因为碳排放目标任务的实现需要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李振国呼吁。
如今的隆基,已经从多年前名不见经传的“小作坊”,成长为市值3000亿元的光伏巨头,且并不止于自身做大做强,更致力推动全球清洁能源变革,让全球进入“负碳时代”。
(图片摄影:袁景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