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匡 平
政府会计制度是对政府财政收支的数目、性质、用途、关系和过程进行全面而准确的记录与整理的程序和方法,是预算执行情况的客观而直观的反映。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是财政管理的重要基础。财政部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于2019年1月1日起实施《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
新政府会计制度实行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的双基础、双报告、双体系的会计核算模式,突破现行单系统预算会计核算模式。要求政府会计应体现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双功能,符合财务会计使用权责发生制为基础、预算会计使用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双基础核算要求,从而强化财务报告和完善决算报告。这一核算模式可以全面、清晰反映单位财务和预算信息,是对政府会计核算模式的重构。
在原有的会计制度下,高校往往更加重视收付实现制。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使得高等院校原有的财务管理面临全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要求高等学校在充分理解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全面实施该制度,严格遵循新的会计准则进行财务会计处理。财务信息化是新会计制度的基础。为此,高校要加快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以适应“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要求。
新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产生的影响
对高校财务管理的运行机制产生影响。多数高校财务管理中所运用的财务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都是从高校建立初期流传下来的,长年运行,少有根本性变革,且高等院校各个部门之间相互独立,使各部门间的财务管理和运行机制也不一样。
在新会计制度下,原有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很难适应,比如,在权责发生制模式下新增了预算收支和结余等要素,对于内部固定和无形资产进行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会计科目编码出现了调整。这就需要高校必须建立完备的财务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
对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产生影响。学校是非营利机构,绝大部分财务工作都不是预先记录的,而是发生之后才进行财务信息的记录,同时财务管理过程中有预算数据与实际情况相比存在差距的问题。高校财务预算工作涉及各个二级院系和职能部门,但各系部参与度不高,缺少高质量配合。高校财政预算期间,部分财务人员工作态度存在问题,对于资金预算工作经常采取敷衍的方式进行。
新会计制度要求高校在开展预算管理工作时,建立各部门之间的预算协调机制,杜绝高校财务预算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出现形式化和不认真的问题。新会计制度要求高校在做预算时做好资产的计提折旧,扩大预算编制范围,要求预算管理者对所支配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进行有效了解,并能够以合理的方式做好计提折旧工作;基建投资要纳入到大账管理中,在预算编制中能够做好基建项目的成本与费用的编制工作;把预算外收入和事业型收费纳入到政府预算非税收体系中,这样就使预算的约束作用得以有效发挥。
对高校会计核算产生影响。在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之前,高等院校实行的是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的预算会计体系,在反映高校财务状况时有较大局限性,高校会计核算并不明确,资产负债表上可能没有相应的变现资金,财务信息的完整性有待提高。
新政府会计制度转变了权责发生制的传统核算模式,采用平行记账核算方式将会计要素转变为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要素,然后设置了两套会计科目,对高等院校的会计核算工作精确度的要求更高。对财政返还额度、账户支付额度等各项内容进行了明确规定。增设了一定的会计科目,严格把财政补助资金与非财政补助资金分开,这就要求高校对不同来源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区分核算。
对高校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产生影响。高校财务人员对财务信息化的认识不够,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很多高校的现状是很难找到一个既精通会计又能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财会人员对新工具,新知识使用和理解不到位,没有认识到财务信息化是财务工作的重要工具,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直接影响高校新会计制度的实施。
新会计制度的颁布对财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人员需要在提升自身财务工作能力的同时,提高信息化能力、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新会计制度下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策略
完善财务管理内容和财务制度建设。在新会计制度下,高校应健全高校财务工作规范,责任制度和评价机制,完善岗位职责,分工明确,协调配合,以全新的财务理念投入管理,提高服务意识。高校应根据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各项要求,对学校固定资产、费用报销等各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具体改革、修订,制定服务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各项制度、规范和办法。完善科研管理、资产管理和合同管理等各项工作,整体提升高校财务会计核算水平。同时,做好内部控制工作,将内部控制融入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实现全流程管理。明确各岗位财务工作人员的职责分工和工作流程。制定切实有效的校内审计机制,完善财务审查工作,提升财务信息数据的透明性与公开性。
强化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在新会计制度下,各高校从学校财务工作现状出发,着眼长远,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以财务管理需求为导向,以预算管理、预算执行、财务核算、报销、审核(批)、财务服务、决算与决策支持为重点,以优化资金管理、预算支出执行、资产管理为主线,建设全面、动态反映学校财务运行状态的内控财务综合信息管理系统。通过系统建设,提升高校资金管理能力和财务管理工作水平,形成财务管理模型,实现财务信息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共同分享。
提升高校财务人员素质和信息化水平。高校财务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中,高校领导者必须重视财务信息化管理。需成立专门信息化科室,以满足数字化时代会计信息化建设和管理需要,负责本部门信息化全面升级及信息安全与维护等工作。需要对财务人员进行严格的筛选。一方面,可以通过将现有财务人员外派学习、开展专题讲座等方式,提高现有会计人员的综合素养;另一方面,面向社会招募更多优秀、合适的财会人才,从而培养出一批既懂信息技术和会计管理技巧,又精通会计业务的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财务技术人才队伍。
(作者单位: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