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关注

宁夏历时3年摸清全区生态污染源

建成污染源普查“一个库”“一张图”,为自治区谋划“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基础支撑

本报讯 来自近日召开的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情况新闻发布会上的消息称,2017年~2019年期间,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统计局、农业农村厅等18个单位和部门联合对辖区内工业源、农业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生活源、移动源等五大污染源开展普查工作,现已圆满完成。

此次普查摸清了宁夏各类污染源的基本情况。从区域来看,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各类污染源数量占到宁夏总数的66.22%;从行业来说,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等5个行业占到宁夏工业污染源总数的54.01%;从水污染物排放情况看,化学需氧量16.94万吨,总氮1.62万吨,氨氮0.53万吨;从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看,氮氧化物23.01万吨,颗粒物29.77万吨,二氧化硫16.00万吨。此次普查还对部分行业和部分领域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进行了调查,排放量为8.55万吨。

“通过此次普查建成了宁夏污染源普查的‘一个库’和‘一张图’。”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核与辐射安全总工程师杜鹏说,“一个库”即宁夏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规范统一的数据库,包括清查名录库、普查数据库、电子档案库等;“一张图”即宁夏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图,存储了2100余张数据库表、46万余个数据字段、187万余条数据记录。

此次污染物普查活动时间跨度长、任务艰巨,为确保数据质量精准可靠,在整个普查过程中,宁夏严格贯彻落实国家普查办的安排部署,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坚持与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相衔接,切实发挥参加过第一次污染源普查人员的管理经验和技术专长,及时将他们抽调到辖区普查机构。这些骨干在高质量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传、帮、带,指导市、县(区)普查人员开展工作、解决问题,实现了普查工作上下有效衔接,确保了全区普查工作协同推进。

此次普查通过探索创新、资源整合、先行先试等方式,确保解决难题到位、技术能力到位、协调配合到位。宁东基地新型煤化工大型企业较多,产业链长、工艺及产污环节复杂,基地管委会及时补充选聘大型企业精通生产工艺、产污环节的环保专责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对照产排污系数对同行业的普查表进行交叉审核,大大提高了普查数据质量;在入户调查数据采集阶段,全国采用互联网录入、专网审核汇总方式,为强化入户调查数据审核评估和质量提升,吴忠青铜峡市在互联网填报不成熟、专网环境不稳定的情况下,克服困难,积极主动与普查软件开发公司沟通协调,率先在宁夏开展地理信息定位数据采集及普查表电子版试填录入工作,极力协助全国数据采集网络环境调试工作稳步推进。

据悉,此次普查成果已广泛应用于污染防治攻坚战。通过对数据结果的分析应用、归纳总结得出的规律和趋势性成果,将为自治区谋划“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基础支撑。

(邢纪国 马 霞)

2020-12-03 建成污染源普查“一个库”“一张图”,为自治区谋划“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基础支撑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32949.htm 1 宁夏历时3年摸清全区生态污染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