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山东青岛高新区改革一周年“城市路演”活动成功举办。活动现场,青岛高新区管委副主任、工委委员纪芳以一名“创业者”的身份,为到场嘉宾奉献了一场特别的“城市路演”。她使用10个数字关键词,全方位解读阐述青岛高新区在交通区位、体制机制、干部队伍、人才政策、营商环境、行政效率、金融服务、城市品质、教育医疗、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城市吸引力。
“来了有房住,留下有住房”“容得下高楼大厦,也容得下白鹭与海鸥齐飞”“枕河听海、九水一区”……路演中,纪芳将大量的篇幅放在了对城市品质的推介上,还特别提到了“太太经济”的概念。纪芳说:“要吸引人才,首先要吸引人才的太太。城市品质好了,‘太太经济’才能做好,人才才能留得住。”
为了吸引人才,青岛高新区一直把基础配套、城市品质提升放在突出位置,从住房、交通、教育、医疗、休闲、生态等多方面发力打造宜业、宜创、宜居的魅力新城。
地区要发展,企业是主体。路演现场,营商环境的打造也被反复提及。纪芳介绍了高新区流程再造、服务企业的“三步曲”:签约前找招商部、投产前找建设部、日常运营找经发部。据了解,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青岛高新区提供项目落地、运营、融资等一条龙式服务。为解决运营难题,首创企业网格化服务机制,打通为企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为破解融资难题,在全市率先实施“政银企”联合的“批发式”融资机制,为企业发展赋能。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说了算。机构改革以来,一大批科研院所、园区平台、科创企业勇当改革创新排头兵。而在当天的路演现场,来自青岛高新区的三位高新企业路演代表也先后登台,通过路演快闪的形式展示企业与城市的共同成长。
改革创新的关键要素是人,作为一个创业中的高新区,干事创业团队的战斗力很关键。纪芳介绍,改革一年来,青岛高新区紧紧围绕青岛市委提出的功能区“瘦身、强体、放权、搞活”的要求,坚持刀刃向内,创新路数打法,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驶入快车道。
在体制机制方面,青岛高新区剥离10大类50余项社会事务管理职能和开发运营职能,将原有的22个机构精简为“八部一委”,主攻“3+1”主导产业。在“瘦身”“放权”的同时,还需“强体”“搞活”。青岛高新区在全国功能区中率先创立了以点数、系数、指标数和加权数为重点的“四数”三级岗位KPI指标考核体系,把功能区创业队伍的活力激发出来。
(孙 俨 赵 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