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致远 洪 乐 高志翔
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是城乡发展必经之路,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需求。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当下,浙江省桐庐县在呵护美丽生态上,始终坚持以生态立县为本,以污水治理为着力点,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啃下城乡环境卫生差距这块“硬骨头”,绘就一幅岸绿景美的人水和谐新画卷。
污水变清再利用
能养鱼来能灌溉
驱车从桐庐县城来到桐君街道梅蓉村孙家自然村村口时,视线便被两只立在鹅卵石与草坪中间的集装箱吸引。箱体顶部绘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字样,箱体上则是白墙黛瓦、梅花盛开的彩色山水画,俨然一幅美丽乡村的画卷。走近细看,才发现这是该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点位,也就是污水处理池。
印象中脏乱臭的污水池,在梅蓉村摇身一变,成为美丽乡村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不仅如此,梅蓉村还在污水处理池出水口处养了鱼。“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可以养鱼,是不是很新奇?”梅蓉村党总支书记吴方云说,“新式污水处理设备不仅外观好看,集装箱内也大有乾坤,里面是一整套来自以色列的净水系统,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一级A标准。”
谈起这套远看像幅画、内里有文章的农村污水处理设备,吴方云感慨不已:“一次建成、长久使用、持续有效,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污水直排、散排、乱排问题,接入周边多个自然村的污水,最多可使350户村民受益。”
污水直接变成清水,还能用来灌溉农田,真正实现循环再利用。“今年,我们在生活污水处理示范项目边开辟了4.8亩试验田,引进智慧农业滴管系统,将处理设施的出水经收集、深化处理后,用于试验田灌溉。”吴方云说。
这一切的改变得益于梅蓉村搭上了桐庐县全面落实《杭州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提升改造实施方案》的快车。提升改造后,梅蓉村污水处理规模由80吨/天提升至100吨/天,最大受益从282户增加至320户,出水执行标准由二级提升至一级。
现在的梅蓉村少了臭水沟的味道,微风拂面,空气中多了几许清新。茶余饭后,村民都爱去设施边的小道上散步,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发展旅游经济的劲头也更足了。
人工湿地再提升
回乡探亲如度假
近年来,桐庐县以污水治理为着力点,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水清、无味、点绿、景美”原则,因地制宜为各村制定提升改造方案。从采用智慧农业滴灌系统的试验田到“滴水成涟漪”的人工湿地,始终坚持将污水处理设施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与百姓需求相结合,让处理设施成为美丽乡村的一道靓丽风景,真正实现生态为民、生态富民。
分水镇的新龙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江,森林覆盖率达到92%,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近年来,新龙村村民充分利用家门口的山水资源,创办了不少农家乐和民宿,吸引游人前来游玩小住。
旅游业迅速发展带动了乡村经济振兴,同时也给环境保护带来了较大压力。“游客多了,用水量激增,现有的排污管能力不足。”为有效解决污水处理问题,在新龙村开设民宿的叶洪波与其他民宿业主一起找村干部商议,前后提出多种设想,最终在2019年等来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升改造3年行动的契机。
“新龙村原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于2011年前后建成投入运行,当时处理工艺采用‘厌氧+人工湿地’工艺,出水水质排放标准执行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级排放标准。”桐庐县住建局城乡处负责人沈龙说,“因建设时间较早、运行时间较长,原设施已难以正常运行,构筑物破损、渗漏,人工湿地覆土堵塞,工艺设计参数不合理,处理能力无法满足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和周边水环境保护要求。”
基于此,根据问题诊断结果,并充分结合新龙村生态旅游与民宿、农家乐发展现状,经科学比选,最终确定新龙2#处理工艺采用具备不容易堵塞、动力消耗低、处理效果好、运维管理简单等特点的“多级生态植物滤床(MEFB)”工艺。经提升改造后,新龙村污水处理能力大大提升,惠及更多受益农户。
因这一汪净水,很多在外的新龙村人回老家的次数多了,每一次回来,除了探亲之外,更多了一种度假的味道。而慕名而来的游客也越来越多。
颜值之上加智慧
污水治理树样本
手绘莲花、古村落的污水处理设施箱体及湿地微景观,是江南镇环溪村、青源村别具一格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点,整个污水处理的形式弱化,与周边的莲田景观相呼应。污水一进一出,就变成了清澈的灌溉用水。
在桐庐,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不仅有梅蓉村、新龙村、环溪村这样集“美貌”于一身的,还有特别“智慧”的。在莪山畲族乡西金坞村,通过污水分流精细化管道的建设,实现污水全收集、雨污全分流、处理全达标、资源全利用、监管全智慧的“污水零直排”,为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改造提供了样本。
桐庐县坚持将污水管理工作纳入智慧信息平台,将处理好的污水进行资源化利用,根据天气变化及植物不同生育期对水分需求的不同,结合天气情况进行精准排放。同时,运用“互联网+”,不断创新管理手段,运维人员可现场扫描二维码,将设备终端的运行情况、运行参数及异常故障等数据反馈到管理平台。管理平台将分析计算结果、工作任务等信息通过短信、微信等方式传达到线下管理人员。重点点位还安装了水质在线监测设备,随时随地了解该污水处理终端的出水水质。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牢牢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的重要保障,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实用性和美观性的统一,对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沈龙说,通过引入城投集团优化投资融资渠道,为提升改造工作建立了资金保障;通过与浙江工业大学等省内优秀技术团队合作申报省重大科技专项,进一步探索桐庐县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示范点建设,为更高标准提升改造工作建立了技术保障;通过对乡镇(街道)污水分管领导干部的技术培训,为提升改造工作建立了人员保障;通过坚持群众路线,充分发动群众,形成了“全民参与、全村监督”的社会共识。
目前,桐庐县已对14个乡镇(街道)168个行政村污水处理设施进行了提升改造,总计受益农户7.5万户,提升改造终端1485处,污水管网15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