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关注

光明教育 一“马”当先

——深圳市光明区马山头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纪实

深圳市光明区马山头学校体育节暨运动会剪影 何亦璇 摄

□ 明育萱 李 莎 田 方

生活过得好不好,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要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出发,拿出更多改革创新举措,把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等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今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至今仍回响在深圳市光明区教育界广大教师的耳边。

改革大潮中创立学校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回想两年多前的2018年初,《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同样引起了深圳市光明区教育界人士的热烈反响。大家备受鼓舞并一致认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立足新时代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的教育和教师工作作出了顶层设计、指明了前进方向。

《意见》特别提到,“建设一支高素质创新型的教师队伍”“着力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也正是在《意见》印发的大半年后,深圳市光明区教育系统在建设高素质、创新型、专业化教师队伍上持续发力——深圳市光明区马山头学校于当年9月份创建成立。

据了解,该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办学规模为54个教学班,目前开设45个教学班,在校生2077人,专任教师152人。教师队伍年轻化,平均年龄31岁,30岁以下教师占比61%。学校选址也得天独厚,西临龟山公园,东毗深圳钟表产业基地,林木蓊郁,环境清雅,宜学宜教。

学校以“教育就是成就,成就学生,成就老师”作为办学理念,全力打造成就师生的教育。办学两年多来,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马山头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统考、联考排名不断上升;数理特色文化开始成熟,数理文化大厅、特色课程成为学校亮点,特色社团取得多项市级大奖;科研课题全市领先,各类竞赛硕果累累,社团建设精彩纷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为培养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秉师德铸师魂的筑梦人团队,结合教师队伍特点,马山头学校打造出全方位、立体化、专业化的教师培训体系,力求将培训落到实处,助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校本培训丰富多彩

学校每学年都会开展为期10天左右的暑期新入职教师高端培训活动,开讲的专家都是国内一线名师,培训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包含学校办学理念和思想、师德师风、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科研课题、学生心理分析、多媒体技术等方面,理论知识与动手实操相结合,分主题划模块开展,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效力,确保每个新入职教师都有一个较高的专业化起点。

学校以提升教师的教育视野为出发点,成功举办多期全校性的名师大讲坛活动,邀请陈继英、王木森、麦国志、王栋昌、杨征、高红妹等名师前来讲学。教师们不仅能聆听到丰富的知识与经验,还能与名师进行面对面的深入交流,名师解疑答惑、倾囊相授,深受大家的欢迎。

学校邀请深圳中学、宝安中学等市内名校的名师进课堂,上示范课、听课,参与备课、评课,面对面交流互动,手把手进行指导,帮助老师提升业务素养。通过与名校的友好交流,学校有效提升了教学、教研水平。

岗位练兵提升水平

为打造优质高效课堂,马山头学校在全体教师中组织岗位大练兵,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即就同一课题,进行不同设计,展示别出心裁的教学创意和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同课异构活动为教师提供了面对面交流的平台,教师们切磋才艺,各展身手,一样的课题,不一样的精彩,在对比整合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

学校还开展了各类业务竞赛活动,如“教师粉笔字展示”“课堂教学基本功大赛”“教师做深圳中考试卷”等教育教学业务竞赛,让青年教师在竞赛中磨练、在评比中成长。

师徒结对硕果累累

马山头学校现有正高级教师2人、特级教师1人、区级以上名师8人,充分利用名师的示范引领优势,创办“名师孵化工程”,逐步完善年轻教师—优秀教师—名师梯级培养计划,激励全体教师树立不断发展的愿景。

针对青年教师比例较高的团队特点,本着“互帮互助、共同发展”的精神,学校全力打造“青蓝工程”,采用“师徒结对”模式,对青年教师进行一对一精细化培养。每学年初落实该项工作,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对青年教师在业务上实行“传、帮、带”,为其提供教学、科研、参赛上的帮助。要求青年教师加大听课力度,邀请指导教师亲临课堂指导教学,虚心向师父和其他优秀教师学习,每学期上汇报课,切实推动业务水平的提高。同时,师、徒共同拟定三年成长规划,定期进行对照,寻找差距。

目前,该项工作已经取得丰硕成果,青年教师获得区级一等奖以上荣誉数十项,2020年光明区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该校有10人获得一等奖。

科研引领弯道超车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主阵地,科研则为专业化教学源源不断地输送养料和动力。学校注重课题研究的专业引领作用,提升综合竞争力,重视对教师科研能力的培训与指导,使得“人人有课题”。结合新课题开题、中期汇报、课题结题等契机,聘请市、区级专家,对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培训,做到研训结合、以研促训。发挥课题研究对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的引领作用,学校教学处主任、光明区数学学科带头人丘燕飞带领的“重拾小先生制课堂教育智慧实践研究”课题组,在小学探索开展学生自主教学管理的“小先生制”取得显著成果,力求破解学生作业量大、教师工作量大的困境。

目前,学校科研课题在全区乃至全市都处于领先地位。学校教师参与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3项、市级课题2项,获得广东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广东省优秀教育论文评比一等奖1项、市级一等奖以上十多项,积极探索,勇创科研佳绩。

办成就师生的教育,是马山头学校一直以来的办学理念和办学追求。全校上下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的相关目标和要求,成为马山头学校广大教师努力的动力和方向,尤其是青年教师作为奔涌的后浪,正在奋力向前,争做合格的筑梦人。

2020-11-27 ——深圳市光明区马山头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纪实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32755.htm 1 光明教育 一“马”当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