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先行探索大胆示范 加快建设国际创意先锋城市

——深圳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 叶仕春 赵 军 刘雪芳

作为全国首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城市,深圳充分利用市场经济较为成熟、高新技术发达、产业资本活跃等优势,在全国较早提出把文化产业打造成为支柱性产业的目标,并采取多方面举措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据深圳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2018年末,深圳市有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10.23万个,从业人员102.94万人,资产总计1.38万亿元;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1996.11亿元,占GDP的比重为7.90%。

创新体制机制,探索文化产业发展“深圳经验”

深圳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发展理念,大胆探索,多措并举,成功探索文化产业发展的“深圳经验”。

大力构建产业发展支持保障体系。深圳市已形成完备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其中既有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出台的全市性文化产业政策,也有各区(新区)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的适合本地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既有具有专属文化产业的行业性政策,也有文化产业和其他重点产业通用的政策,共同构建了较为完备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体系。2020年1月,在原有政策基础上,深圳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深圳市文化产业专项资金资助办法》,接力助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努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深圳充分尊重和发挥市场在产业资源配置上的决定性作用,注重创意引领和科技支撑,逐步培育起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文化旅游、高端印刷、黄金珠宝、文化会展等多个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行业,初步构建了较为完备的现代产业体系。其中,作为国内第一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设计之都”,深圳平面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装饰设计、服装设计等行业在国内具有较大的竞争优秀,占全国较大市场份额。动漫和游戏业起步早、发展快,涌现腾讯、华强动漫、环球数码、创梦天地等多家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文化旅游业引领国内潮流,华侨城、华强方特连续多年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其主题公园入园人数分别位居全球第三和第五。深圳印刷行业产值稳居全国首位。黄金珠宝业集聚效用强,深圳目前是国内最大的黄金珠宝生产基地,占据了国内60%以上的市场份额。“文化+科技”“文化+创意”“文化+金融”“文化+旅游”等“文化+”等产业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成为深圳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

大力培育文化市场主体。深圳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培育与发展了一大批充满活力的文化产业市场主体。据不完全统计,深圳目前文化企业法人单位数超过10万个,从业人员超过100万人。据《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年鉴2019》数据,2018年深圳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法人单位数达2775个(占全省30.59%),年末从业人员数为53万人(占全省29.28%),资产总计1.09万亿元(占全省53.69%),营业收入7984亿元(占全省43.13%),以上4项主要指标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均排名第一。

大力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深圳大力培育建设了一批文化产业园区,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截至目前,全市经认定公布市级以上(含市级)文化产业园区61家,其中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家,省级文化产业园区4家,省文化和旅游融合示范区1家,另有4家园区入选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名录。业态门类基本涵盖了深圳市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门类。

积极打造国家级产业发展平台。近年来,深圳抓住机会,打造了多个国家级产业发展平台。其中,深圳文博会作为全国唯一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文化产业展会,目前已成功举办了15届。深圳还在国内较早组建了文化产权交易所,参与发起设立了首支国家级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构建文化产权交易、文化产业投融资、文化企业孵化等重要平台。2013年,深圳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助力对外文化贸易。此外,国家版权交易中心、数字出版基地等也落户深圳。

勇于先行示范,加快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深圳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深圳将围绕建设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国际创新创意先锋城市的目标,大胆先行示范,加快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政策创新,完善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文化经济政策。以《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为契机,结合制定“十四五”文化产业规划和落实综合配套改革事项,制定出台有关艺术品经营、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和金融融合、文化消费促进等方面的政策。及时评估产业政策实施成效,根据产业发展变化及时对政策进行修订调整,指导各区根据产业发展实际,出台有关影视、电竞等单项产业政策,形成政策合力。

强化科技支撑,加快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加强文化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支持大数据、云计算、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物联网和5G、4K/8K等先进技术研发和在文化产业中的应用。积极推动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支持文化创客创业创新。推动现代科技对文化装备制造、传统工艺品等传统文化产业领域改造升级,提高文化企业的装备水平和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

坚持创意引领,提升创意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提升改善现有创意设计产业园区和基地硬件环境和运营管理水平,聚集一批国际国内知名设计机构和品牌设计企业,形成示范和带动效应。加快建设一批设计产业公共服务和技术平台,为文化企业提供信息、技术、贸易、投融资服务和专项资金资助。打造一批国际性文化品牌,提升“设计之都”影响力。

深化大湾区文化产业合作,提升大湾区文化产业综合实力。进一步加强与香港、澳门以及与省内其他城市在创意设计、影视动漫、文化旅游、文化会展、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等领域的合作,推动粤港澳时尚文化创意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利用港澳地区会展资源以及海外宣传平台和销售渠道,扩大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

加强园区建设,促进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加强文化产业园区规划指导,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旧工业区、旧村、旧城区改造,建设创意设计、动漫游戏、影视制作、数字音乐等主题文化产业园。推动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和公共技术平台的建设,整合与文化产业上下游资源。加快推进前海深港设计创意产业园、华侨城甘坑新镇、华强创意公园、万科云设计公社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提高园区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坚持融合发展,实现文化创意与相关产业融合。加快推进十大特色文化街区和特色文化小镇建设,提升特色街区和特色小镇的文化氛围和知名度。积极开发公共文化设施、文物单位和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的旅游功能,实现以旅彰文,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加快“文化+”发展,推动文化创意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强化对外贸易,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支持深圳文化企业举办文化会展,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参与国际文化合作和竞争。支持企业在海外建设分支机构、产业园区,鼓励引导企业扩大对外文化贸易。引进国际知名文创展览落户深圳或在深圳设立分会场。加快建设国际创意产业孵化中心,积极引进国际高端文化产业资源。

完善和优化产业公共平台。加快搭建和完善一批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和公共技术平台,为产业主体提供必要的信息、技术、贸易和投融资服务,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给予资助。支持文化企业与国外有实力的文化机构、文化企业开展合作,利用其品牌和渠道优势推广文化产品,扩大对外文化贸易。

2020-11-27 ——深圳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32708.htm 1 先行探索大胆示范 加快建设国际创意先锋城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