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仕春 张志斌 黎 蓉 晏钟璇
习近平总书记在基层考察时多次指出,党的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是做好群众工作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深圳市龙岗区平湖街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省、市、区民政部门的精心指导和街道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不断改革创新,探索社工站专业化标准化建设。
平湖街道积极组织辖区200多名社工开展精准化、精细化、全覆盖的专业服务,初步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政府主导、政策协同、社会参与的“社区+社工+社会组织+社会志愿服务+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社会工作新路径,为全市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运营提供了有益的基层探索。平湖街道先后获评“国家智慧健康养老示范街道”、龙岗区2019-2020年度“关爱家庭示范单位”,白坭坑等8个社区被国家卫健委确定为首批国家“老年人心理关爱”试点社区,占深圳市入选社区的半壁江山。
践行“为民爱民”理念
推进社工服务精细化专业化
平湖街道民政部门负责人介绍说,2019年底,平湖街道被广东省民政厅确定为“广东社会工作改革试点单位”,是全省首批15个社会工作改革示范街道之一,也是深圳市龙岗区唯一的试点街道。
平湖街道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将试点工作作为推进民生保障、民生治理的重要抓手,初步探索出“五社”联动社会工作新路径,打造了基本社会服务的“平湖样本”,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困弱群体的心坎上。
基层民政工作人少事多,平湖街道以省社会工作改革试点为契机,创新性地整合社工资源,通过社工队伍建设和机制创新解决基层社会工作的瓶颈问题。1年来,平湖街道以试点先行,精准定位,聚焦民政主业,在社会事务办设立社会工作服务站,辐射12个社区服务点,超额完成社工站人员配备。同时,与党群社工、项目社工齐头并进、融合发展,以服务对象的需求为本,从事养老服务、儿童福利、社会救助,慈善事业、社会服务、残障康复等7大领域特殊困难群众服务保障工作,实现了有经费、有人员、有场地、有成效的“四有”工作局面。
探索“卫星式”互联
疫情大考显担当
平湖街道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把握民生重点、纾解民生痛点,立足实际、统筹谋划,按照“聚焦民政主业,紧扣试点标准、多方整合资源、夯实社区根基”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省社会工作改革试点,在公共服务办(党群服务中心)设立社工站,扎根基层服务,努力打造“街道民政互联网生态服务圈”。
目前,平湖街道已建成“1个街道社会工作服务中心+12个社区服务站”的卫星式(一中心多站点)社会工作模式。平湖街道禾花社区的郑奶奶今年64岁,与老伴儿和孙子孙女4人一起居住。2016年儿子重病去世后,身体欠佳的老人只能靠做临时工抚养孙子孙女,支撑两个小孩每学期1万多元的学费,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经常以泪洗面。街道社工站社工乐雁洁不仅成功帮助老人申请到新农合医保以及孙女就读小学的困难生活补助,更帮助老人重拾生活信心。如今的郑奶奶逢人就开心地讲:“平湖街道的社工帮我找回了晚年的快乐。”
“卫星式”社会工作服务模式,使得平湖街道在疫情防控中大放异彩,交出亮眼答卷,获得市、区民政局领导的高度好评。
疫情期间,平湖街道全体社工积极响应街道党工委号召,依托“卫星式”社会工作服务模式,全力以赴,挺身一线。高速路口、社区卡点、健康驿站、小区楼栋都有他们扶弱济困的身影,他们成为抗疫战役的“急先锋”,彰显着新时代社工的使命担当。
据统计,平湖街道公共服务办(党群服务中心)先后抽调54名工作人员和88名社工参与社区三位一体、卡点值守和工作;为辖区85,302名育龄妇女、438名户籍持证残疾人、1004名70岁以上高龄老人、721名复退军人和受疫情影响延迟复工和生活困难的人员免费赠送口罩等急缺防疫物资;链接辖区爱心企业捐赠资金99万元和一批抗疫物资,发放给辖区受疫情影响的困难群众。
创新“五社”联动
兜牢困弱群体服务底线
“五社”联动的社会工作新路径、新机制,在疫情防控和疫后重建的战役中,显示出“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力量。
平湖街道社工站与党群服务中心、残联、“夕阳红”养老服务中心联动,培育出“平湖街道退役军人红星志愿者服务队”等多支志愿服务队伍,为辖区群众提供了规范高效、便捷可及、优质均衡的精细化服务,有效实现社会工作服务资源共享、互联互通,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深夜在高速路口成功救助阿尔茨海默症迷路长者、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送回亲属身边、将精神分裂症患者及时送去医院、为身患重病的烈士遗孀送去温暖、帮助被性侵家庭走出阴霾……依托“五社联动”机制,平湖街道社工站的社工重点针对残障人士、“五老”老人、外籍妇女、重大疾病患者等基层困弱群体开展个案服务。
据统计,今年以来,平湖街道社工站先后统筹出动社工1000人次,直接服务群众89,535人次,劝导救助流浪乞讨人员265人次,帮助5名流浪乞讨人员千里寻亲,回归家庭。平湖社工站立足本职岗位,落实党和政府的政策,关心和关注生活困难群众的心理疏导、人文关怀、能力提升、生计发展,运用专业方法和技巧,把服务工作做到群众的家里、邻里、心里,谱写了一个个暖心的故事。
优化资源融合
共铸社会和谐平安
平湖街道社工站通过公开选聘,从62名报名者中挑选出13名优秀人员,组建了一支可信可靠可用的本土社会工作服务队伍。其中,社工站站长和副站长驻点街道,12名社工扎根12个社区。
目前,平湖街道民政领域为每个社区配备省社会工作试点社工1名、残协社工1名~2名、社区“夕阳红”智慧养老服务中心社工3名~5名、党群服务中心社工3名。
疫情期间,平湖街道社工扎根基层联防联控,做好受疫情影响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一老一小”等特殊困难人员服务工作,为他们提供心理疏导和物资帮助,为各类群体提供预防与减轻疫情所致的心理困顿疏导,防范心理压力引发的极端事件。
例如,3月24日深夜,平湖街道鹅公岭社区社工帮助被6家招待所拒绝的湖北籍李阿姨成功入住,并经过多方助力,14天后让她重回雇主家中工作。找到工作的李阿姨热泪盈眶地说:“有了工作,3个孩子的学费和基本生活费就有了着落。”
为激励社工扎根基层为群众办实事,平湖街道为社工搭建平台,畅通成长通道,举办了平湖街道首届“凤凰山杯”十佳社会工作优秀案例比赛。该活动吸引了辖区44名社工积极参与,累计超过2万人次关注赛事。
社工们通过PPT、情景展示等形式,再现他们利用专业优势为辖区困弱群体提供专业服务的暖心场景。疫情期间因病致困帮扶救助、孤寡老人服务、精神分裂患者复原、残障人士康复……每一个案例都是一个感人故事,每一个救助对象走出困境都展现了平湖社工的实务能力和平湖社会工作的成果。
深圳大学法学院教授徐道稳在优秀案例评选活动中点赞道,此次评选活动充分展现了平湖街道社会工作服务领域的整体水平,平湖街道是省社会工作试点中当之无愧的前行者。
值得一提的是,平湖街道先后投入2226万元,建成运营了11家社区“夕阳红”养老服务中心,为社区老人提供膳食供应、保健娱乐、心理辅导等一条龙服务。疫情期间,平湖街道更是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高龄老人、独居老人、残疾老人等提供上门心理疏导,并协调社康专业人员定期上门为长者量血压、血糖等,辖区长者发自内心的笑容见证了平湖街道专业、暖心的为民情怀。
新的征程,新的起点。今后,平湖街道将进一步深化民政工作与社会工作、推动各服务领域资源整合,不断探索社工专业化标准化建设新模式,补短板、强弱项,努力推动社会服务事业沿着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稳步前行。
(本文配图由平湖街道办事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