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视窗

牢记“五民”要求 实现五个“越来越好”

浙江淳安县下姜村用“六个一”推进“五治融合”,在村庄环境、百姓生活、精神面貌、团结互助、综合治理等方面打造了具有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典范

下姜村党员开展亮家底、晒承诺活动(王忠进供图)

□ 本报记者 徐 军

□ 王忠进 徐丽君

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紧紧围绕基层治理“下姜生态”目标,用“六个一”(一经、一约、一训、一团、一室、一中心)推进“五治融合”,不断完善自治体系、夯实法治基础、深化德治建设,不断总结提炼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经验,打造了具有下姜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典范。

下姜村始终牢记习总书记在下姜村调研讲话中指出的“集中民智、尊重民权、顺应民意、维护民利、赢得民心”要求,以面向未来、立德向善为导向,在不断强化基层党的建设中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自治、法治、德治内涵,打造具有下姜特色的“五民”工程,实现党建引领下的“下姜生态”五个“越来越好”:村庄环境越来越好、百姓生活越来越好、精神面貌越来越好、团结互助越来越好、综合治理越来越好。

一经,即党员示范争先锋。下姜村始终以“争做发展带头人”“争做新风示范人”“争做和谐引领人”“争做群众贴心人”(以下简称“四种人”)要求为行动指南和干事激励原则,念好支部“堡垒经”和党员“先锋经”。该村制定《党员守则十二条》,将村党支部建在网格上,实行区块化管理;实行党员“四种人”先锋指数考评量化管理,持续开展“四种人”标兵选树等。支部中有7个党员带头发展民宿、农家乐,带头签约撬动500亩农产园、带头入股经营、带头“吃螃蟹”,率先“啃骨头”:“危险的工作,党员先上;困难的工作,党员先干”。党员责任区、党员包干户、党员整治日、产业发展、项目落地、土地流转、纠纷调解等成为党员先锋力的“试金石”“练兵场”,党员成为德治“排头兵”、自治先行军。

一约,即村规民约显民意。近年来,由下姜村党总支部牵头,以突出民主意识和法治精神为着眼点,根据农村实际状况,经多次研究、讨论、审议,形成一目了然、通俗易懂、切实管用的《下姜村规民约十条》,并制作成漫画折页,发到全村231农户手中。同时,由村两委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带头签订守约承诺书。下姜村相关做法得到浙江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该村还制定了《农村党员干部六条禁令》,率先禁止党员干部午餐饮酒、参与各类牌局等行为,引导党员干部引领良好村风、民风。

一训,即家规家训聚民心。下姜村党总支部将传承600多年的《姜氏宗谱》精炼为“敬祖宗、孝父母、友兄弟、别夫妇、教子孙、睦宗族、和邻里、慎交友、择婚姻、扶节操、恤孤弱、禁溺女、勤生理、禁赌毒、急赋税、杜奢华”的48字祖训,并在全村显著位置悬挂。开展党员亮家训、亮家风等活动,将法治与德治有机融合,真正做到了家规家训“从娃娃抓起、从源头做起”。

一团,即群英智囊团汇民智。通过党员群众自荐和党组织推荐,下姜村创建了由10人组成的村级“群英智囊团”,凡涉及村级民生改善、工程项目、重大决策等事项,“群英智囊团”成员全程参与,承担建言、服务、监督、评议的职责。对“群英智囊团”不认可、不签字的项目,不予以拨付资金,并实行责任倒查制。同时,该村还建立了每周村务联席会议制度、每月25日支部主题党日商议制度、每月村民代表大会决议制度等,实行重大事项风险评估机制,确保下姜村各项决策的科学性与民主性,夯实自治基石。

一室,即老姜调解室护民利。下姜村聘请了5名在村里有威望、有文化、懂法律的老党员、老干部以及退休教师等成立“老姜调解室”,对邻里矛盾、涉旅纠纷等及时介入调解,维护村庄和谐稳定,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近年来,下姜村矛盾纠纷化解率均达到100%,没发生一起信访案件,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网,大事不出村”。

一中心,即法治服务保民权。下姜村以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为目标,打造集综合指挥、法律咨询、禁毒反邪、纠纷调处、安全监控等“多位一体”的综治指挥中心,与公安部门联合组建“下姜管家”,实时监控村内矛盾动态。邀请金牌调解员、法律顾问、心理咨询师等专家定期坐班,整合人力资源,实现一中心多用,弥补基层工作专业短板,融社会治理、公共安全服务于法治服务一体,实现智慧化管理、高效化运转、有效化治理,实效保障村民权益。用好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户主会等载体,经常性开展法律知识讲座,宣传普及法律常识,邀请法律顾问“坐诊”,增强村民法治意识。

作为浙江省五任省委书记的基层联系点,下姜村寄托着上级领导的殷切期望和要求,先后获得“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浙江省“美丽乡村”等荣誉称号,“下姜逐梦”荣膺千岛湖旅游新十景。

如今,下姜村办起了篾匠铺、石头画坊、灯光秀等,智慧旅游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空心化的乡村正在遁去,热闹的乡村正在回归。自导自演、乡土气息浓郁的民俗演出改变着村民的精神面貌,融入了下姜村人对美好生活的感恩。

2020-10-29 浙江淳安县下姜村用“六个一”推进“五治融合”,在村庄环境、百姓生活、精神面貌、团结互助、综合治理等方面打造了具有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典范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31560.htm 1 牢记“五民”要求 实现五个“越来越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