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随着上座率的持续上升,我国的演出市场正在重新逐渐焕发活力,这一点在国庆档尤为明显。
文化和旅游部此前发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国庆长假前,全国共开放剧场1162家,占总数的53.87%。文旅部市场管理司在9月中旬印发的《剧院等演出场所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第四版)》可以被视为最大利好,该文件明确了低风险地区的剧院等演出场所,观众人数可以达到剧院座位数的75%。
据统计,仅北京一地,国庆长假期间就有436场文艺演出亮相舞台。
其中,国家大剧院共在“十一”期间上演7台19场演出,涵盖歌剧、音乐会、儿童戏剧等多种类型;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奉上6部剧目、51场精彩演出;国家京剧院更是联合全国共19家戏曲院团、院校,举办为期一个月的“致祖国——名家经典剧目展演”活动。
北京青年戏剧节的如期开幕,成为对线下演出市场的一个利好信号。而知名演出团体如德云社、开心麻花、刘老根大舞台的演出则可谓一票难求,笑果文化在上海的笑果工厂剧场连演8天的演出票几乎“秒光”……如此总总,都让人感受到强劲的文化消费力。无论是国家话剧院的话剧《那拉提恋歌》,还是中国儿艺的《听见梦想》,以及亮相天桥艺术中心的音乐剧《欢迎光临》等,不少原创剧目都在这个国庆演出档期首次登上舞台。
业内人士认为,国庆档会成为今年演出市场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出于种种顾虑,很多民众会在节假日选择留在本地,观剧观影等需求自然就会增加,无论哪种演出形式,有口碑的剧目更容易获得观众青睐,这对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制作出更多精品剧目,“有口碑才会有票房。”(应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