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来自新疆拜城县委改革办的消息称,今年以来,拜城县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在农田废旧地膜污染治理上下功夫,防控农田“白色污染”取得良好成效,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探索实施农膜回收区域补偿制度试点县。
建立农田地膜管理工作协调机制,抓好废旧地膜污染治理责任主体、农膜回收区域补偿责任主体、废弃地膜回收网点责任主体、地膜加工利用企业责任主体、地膜回收利用监管责任主体等“五个主体”,探索实施农膜回收区域补偿制度试点。
制定《拜城县农膜回收区域补偿制度试点实施方案》,与各乡镇签订废旧地膜污染治理责任书,将地膜污染防治纳入各乡镇年底目标绩效考核体系,实行“网格化管理+数字农业监管”模式促进废旧农膜回收。制定《拜城县废旧地膜回收管理办法和废旧地膜回收标准》,确定废旧地膜按回收率档次结算回收费用标准,并采取“交3领1”方式进行回收,即每上交3亩废旧地膜可领取1公斤新地膜,提升群众回收废旧地膜积极性。
在全县建立15个废弃地膜回收网点和157个村级回收堆放固定点,加强有关废旧地膜清除时间、方式方法的技术指导,引导群众高效捡拾残膜,进一步提高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率。目前,全县40多万亩的农田废旧地膜回收率达到82%以上,农村“白色污染”治理和人居环境改善成效突显。
督促加工再利用企业与15个回收网点签订协议书,建立回收登记台账,及时转运加工各回收网点的废弃地膜。搭建智慧农膜监测平台,对网格单位内的回收网点、资源化回收再利用企业实施可追溯监管,对回收率达到80%以上的网格农户、回收网点及加工企业实行绩效评估,通过发放奖补金方式,激励各方主观能动性,搭建起集捡拾、回收、利用、销售为一体的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管理体系和追溯监管系统,实现县、乡、村三级监管系统数据交互和共享应用。
(李振峰 任红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