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伯毅 幽子
余西古镇是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因其城郭似龙,又名“龙城”。这里有光绪十七年成立的“精进书院”,有百年老字号“杜义茂绸布庄”,有忠孝两全的“曹溥孝子坊”,有传统手工业的“蓝印花布”,还有被当地人称为“龙眼”的两口明代古井,其历史人文底蕴极为深厚。
2015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青绿山水画院院长顾大明斥巨资,耗全力,历时两年,在家乡余西古镇建起了一座融古典文化与现代产业为一体的文化艺术园——“大明艺苑”。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顾大明亲自采购布置、构思设计,指导工人用瓦片铺地,带头示范木窗雕花,凡事做到亲力亲为。
2018年,“大明艺苑”一期工程竣工并对外开放,开馆庆典时,名家云集,世界华人华侨社团联合总会、北京市文联、锦州市文联、宁夏文化馆以及俄罗斯远东科学院等纷纷前来祝贺。
“大明艺苑”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园区内有大明艺术馆、中国画馆、民俗馆、砚台馆、瓷器馆、淘宝轩、聚贤斋、君怡舍、茗雅轩等九大馆区,这里名家作品荟萃,砚台奇趣尽览;中外风范集聚,山水花鸟共展;民俗风情过往,诗词楹联共赏;禅乐古韵缭绕,书法文章共存。开园两年来,“大明艺苑”先后举办全国性画展6次,接待杜大恺、林凡等知名画家数百人。
走进这座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古雅的门庭氤氲着墨香的气息,北京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杜大恺亲题的“大明艺苑”赫然高悬,廊柱两边的楹联“流水无弦万古琴声去,青山不老千秋画中来”,彰显了主人高雅的品位。入门第一馆便是中国美术家协会原主席题写的“大明艺术馆”。大明艺术馆分东西两馆,馆内陈列着顾大明19年来的青绿山水画作,其中《独写苍翠婺源山》的巨幅长卷,生动展现了婺源山水的烟雨空蒙、葱郁清丽;而《李家山印象亚麻》则凸显出一种厚重坚忍、错落有致之美。
民俗馆全部是民间工艺品。南侧有清代食盒、三寸金莲绣花鞋以及民国几十只提篮提柜;北侧东部陈列有新石器时代纹罐,汉砖、汉罐以及数百个唐人俑,中部摆放着元代以后的几百盏各种各样的油灯以及藤编器具、竹编外壳水瓶、竹篮、放映机、唱片机、发电机等;西部则为鱼鹰船、织布机、纺车、推车、播种机。各式工艺品琳琅满目,丰富多彩。
中国画馆是整个艺苑的最出彩处。馆内展示着包含杜大恺、王明明、郑叔芳、王文芳、秦岭云、李呈修等全国各地知名画家的精彩力作,其中仅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一级的画作就有几十幅。这些中国画坛大腕的作品齐聚一室,有的凝重苍劲,有的清新洒脱,超脱的笔法中流动着淋漓尽致的情感抒发,令整个画馆满堂生辉。
聚贤斋内陈列着全国各地来古镇写生的画家们的60余幅写生作品,大师们用艺术的眼光探寻千年文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人情世态,将古镇的文化写意于素笺帛卷,将古镇的风貌移植于书页画册,将古镇的容颜沉醉于翰墨书香。除此之外,砚台馆也蔚为壮观,馆内陈列有中国四大名砚,尤其是安徽歙砚多达100多方。
徜徉于“大明艺苑”,游客们在欣赏艺术、感知文化魅力的同时,也深切地感受到了,在这座硕大的艺术馆内,盛放着一位艺术家热爱家乡、回报社会的赤子之心。尽管顾大明常年客居北京,但他内心始终牵挂着故乡,并以一人之力为家乡营造了一座高规格的艺术场馆,为南通美术事业开辟了一方新天地,为这个不断奔涌向前的时代,留下了绚烂的艺术瑰宝和不断进取的精彩传奇。
(本文配图由顾大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