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风采

呈现多样化和综合化发展态势

——探析全球自由贸易区发展历程

□ 肖 婷

随着世界经济政治环境的变化及科技的变革发展,自由贸易区的功能不断随之演化。早期自由贸易区的主要功能是转口贸易,随着国际经济体系的日益深化,自由贸易区被要求响应产业发展与经济绩效提升的历史使命,被赋予更多生产加工的功能。了解世界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历程有利于我国加快自由贸易区港建设。

初步形成阶段——二战前古典和传统自贸区横空出世

自贸区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代,腓尼基人将泰尔和迎太基两个港口划为特区,对外来的商船尽量保证其安全航行,不受任何干扰,这即为自由港区的雏形。1228年,法国南部马赛港在港区内划出特定区域,规定外国货物可以在不征收任何税赋的情况下出入这一区域。1367年,德意志北部的几个自由市联合起来,建立了历史上称之为“汉萨同盟”的自由贸易联盟。1547年,意大利在其西北部热那亚湾建立雷格亨自由港,这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命名的自由港。此后,自由港和自贸区开始逐渐在西欧许多国家风行。

17世纪~19世纪,欧洲的贸易大国先后在一些主要港口创办自由港或自贸区,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采取免除进出口关税等措施,吸引外国商品到此转口,扩大对外贸易,发挥了商品集散中心的作用。

20世纪20年代后,自贸区开始在美洲大陆出现。1923年创办的乌拉圭科洛尼亚自由区、墨西哥的蒂华纳自由区和墨西卡利自由区是美洲大陆较早建立的自贸区。美国则直到1936年才在纽约的布鲁克林建立了第一个对外贸易区。

从自由港区问世至二战前夕,这一时期的自贸区经营活动相对单一,主要从事对外贸易和转口贸易,允许外国商船自由进出,但各国对区内经营的业务范围普遍都有比较严格的规定,这一时期的自贸区因此被称为“古典和传统的自贸区”。

逐步发展阶段——二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出口加工区异军突起

二战后,世界范围内众多殖民地附属国相继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呼声日益高涨。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探索实践中,很多国家和地区纷纷开始划定隔离区域同外商合作发展出口工业,并以当地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和各种优惠待遇,吸收客商的资金和技术。由此,“出口加工区”作为一种自贸区新形式和发展的新形态登上历史舞台。

世界上最早从事出口加工活动的自由港区普遍认为是爱尔兰设立的香农出口自由区。香农位于爱尔兰西海岸,处于北美和欧洲的中轴线,1930年美国在香农建立机场与加油站后,香农成为了重要航空中转基地。1958年,香农围绕机场设立了免税工业区,出口加工为主的自由贸易区逐渐发展。免税优惠吸引了许多外国投资者,香农从一个小小的机场加油服务,逐渐开始发展加工业,成为工业区。

我国台湾省于1966年建立的高雄出口加工区,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以“出口加工区”命名的自贸区。发展中国家出口加工区的共同点是设立于港口附近,行政手续较区外简化,由区外输入原物料或零组件,再以非技术劳力来产生附加价值,区内企业享有税收及投资政策优惠,以“两头在外”为主要发展模式,发展出口工业产品。异军突起的出口加工区,成为不少发展中国家经济起飞的“助推器”。

蓬勃兴盛阶段——20世纪60年代后多种类型自贸区共同发展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浪潮风起云涌和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生产、资本、技术等领域的国际合作不断深化,发达国家产业转移日益加速,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迅猛提升,全球自贸区呈现出多样化和综合化的发展态势,逐渐成为各国贸易发展的重要平台。目前,世界上多数自贸区都具有进出口贸易、转口贸易、仓储、加工、商品展示、金融等多种功能,大大提高了自贸区的运行效率和抗风险能力。

2015年10月1日,加勒比自由贸易区筹备发起世界自贸区联合会(WFFTZ)。世界自由贸易区联合会是在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署注册的非政府组织,是一个全球性非营利性组织,由加勒比共同体、英联邦自由贸易委员会、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FTA)和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ITC)倡议,加勒比自由贸易区联合全球68个国家的自由贸易协会和联盟、自由贸易区及自由贸易企业联合发起,共有228个成员。

世界贸易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外贸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建立世界自贸区联合会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的客观要求,也是世界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必然选择。世界自由贸易区联合会的成立将标志着世界自贸区的历史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世界自由贸易生力军——中国自贸区港成对外开放“新名片”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表示,赋予自由贸易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中国在改革开放30余年的经验上设立自由贸易区,并在今年设立更加开放的海南自由贸易港,这是党和国家对于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战略布局与经济实际发展要求的结合产物。中国自由贸易区港的注意力将会把重点放在如何营造宽松的良好商业环境,吸引全世界的企业前往中国自贸区港进行商业活动。中国境内依托各类型城市或港口相辅相成的各个自贸区,以及海南全岛的自贸港,将会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打造不同类型的贸易、加工和物流一体化的全球化自贸商业体系。未来在自贸区港内,更高效的政府办公效率将会成为改革的方向和主流,会大大方便和提升经商的各类需求。在中国自贸区港注册公司更加便捷、迅速、登记简便,这些便商措施会吸引更多国际国内的众多公司落户。

中国自由贸易区港是全国一盘棋、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在这样一个区域内,以贸易自由化为先导,进行开放性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尝试。中国自由贸易区港又比自贸试验区高一个级别,类似香港、新加坡,自由程度更高。这样的地方一般有物理围网,在这里实现完全的自由化,包括法律监管自由化,因此也可以出现传统保税区不能做的业务,比如期货贸易和离岸贸易。自由贸易区港的对外开放力度更大,未来外国投资者在区港里投资、设立企业、资本跨境流动等可以得到极大自由,包括探索设立离岸账户等,对资本项还不是开放的国家来说,有利于国际资本在我们自由贸易区港设立全球性、区域性的企业总部,尤其是跟国际贸易相关的企业,更愿意把总部放到自贸区港。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中国制造”的强大生产能力,“走出去”和“引进来”对当下的中国同等重要,自贸区港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是国内外开放联动的重要举措。自贸区发挥服务支撑作用,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驱动力量;而“一带一路”倡议则作为载体和基础,将各个自贸区“由点成线”“从线到面”联系起来,推动中国整体对外开放的布局。在不断推动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中国深化改革开放与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中国自贸区港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一张“新名片”,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

2020-09-17 ——探析全球自由贸易区发展历程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30396.htm 1 呈现多样化和综合化发展态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