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邹魏凯 杨臣义
写在前面:浙江省永嘉县创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理念,采用“政府+银行+企业”模式,以问题为导向,成功打造浙江省首个农村“三资”智慧监管系统。实施“数字化运行、全流程监管、无盲区覆盖”管理模式,借助科技化手段,建立信息化监督体系,有效破解村集体“三资”监管领域“平台不够、效率不高、家底不清、分析不足、监管不力”等难题。目前,该系统已在全县范围高质量应用,并通过温州市“微权力e监督工程暨农村‘三资’智慧监管现场会”全面推广。“可学可看可借鉴可推广”的系统经验,被获评为浙江省首届“基层清廉建设十大创新经验”。
为破解当前农村财务管理混乱、资产管理失序、资源处置不当等“三资”监管问题,防范村级“小微权力”腐败发生,浙江省永嘉县立足长期实践经验,借助现代科技手段,率全省之先创新打造农村“三资”智慧监管系统。该系统集“三资”全面监管、审批线上监督、数据综合分析、风险实时预警、流转阳光公开等五大功能于一体,彻底解决了农村“三资”监管不力、监管不足等难题,有力推动基层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普遍评价:“三资”智慧监管系统是把守“三资”安全的“铁包公”、推动“三资”保值增值的“铁算盘”。
全方位实施监管
治理乱象促合规
永嘉县通过创新打造农村“三资”智慧监管系统,全面实施信息化管理,实现了农村“三资”监管的“三个转变”,有效破解村级“三资”监管领域资产资源难监管、合同履行缺监督、审批把关宽松软等问题。
让监管内容“由单到全”。农村“三资”智慧监管系统是集管理、监督、公开、大数据分析于一体的监管平台。在注重常规资金支出的审批管理外,系统突出“三资”收入的全面管控,将资金收入、资产性收入、资源性收入全部纳入系统监管。改变原来的单一结构,并建立票据库、合同库、系统管理库,把“死台账”变成“活数据”。实行“三资”信息化管理,确保“三资”管理与运行情况可实时查询、实时分析、实时监管,有效破解“只管钱、不管物”“只管账、不管事”“只管支、不管收”等问题。
让合同监督“从无到有”。由于当前农村产权交易和小额工程交易大多为直接发包或邀请招标,招投标过程和合同内容均不可控,存在着较大的暗箱操作隐患,难以实行实时有效的监督。为此,永嘉县利用农村“三资”智慧监管系统,将村集体“三资”各种经济合同的签订单位、签订时间、合同期限、合同金额和款项入账时间等信息全部进行分类建档,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合同管理库,使合同履行监管由原来的村内保留、无从监督变为信息化录入、全过程监管,确保农村合同管理与运行情况可实时查询、实时分析和到期预警。
让审批监管“由松到紧”。实行资金往来网上审批模式,将审批流程高度标准化、模式化,审批责任层级化、固定化。让每层审批成为后续审批的必备条件,整个流程全程留痕,可追溯、可倒查,有效解决常见的“一人外出,全程停滞”“手续不齐面子凑”“签个字等一周”“资金先付手续再补”等问题,使审批环节从原本不可控、难监督、易松懈、效率低的面对面审批变为可控、可监督、严紧实、时效的网上直审,确保审批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把关,资金往来客观公正。截至目前,全县共否决不合规支出798笔,涉及金额2.68亿元。
全流程实时监督
规避风险保安全
永嘉县抓实抓好数据分析比对、即时预警监督、财务结算非现金化等关键环节,有效破解村级“三资”监管中存在的资金、资产去向不透明、动态难把握和监督不精准等问题。
数据分析“大掌控”。将农村“三资”账本、合同等通过数据化手段搬到网络系统上,定期对纳入平台监管的数据进行筛查,“一键”分析农村“三资”收支情况、资金变动情况、资产利用情况,“一图”直观各村资产财务的运行质量、风险状况、预警处置情况。“一键一图”使“三资”底数和问题尽收眼底、一手把控,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线上监督和线下核查,有效提升监督效率。
风险预警“双互动”。农村“三资”智慧监管系统设置了农村“三资”动态预警子系统,将防范之策融入程序设计中,对5类27项廉政风险进行实时预警,如在合同预警方面,系统设置合同金额过低、收款计划不符、合同收款不增、收款时间延迟、合同到期预警、未审发包六大预警项,及时预警合同履行中的可疑问题,并随时推送给“三资”主管部门和监督部门,便于职能部门与村级双向互动,及时整改纠正。至目前,该县共产生预警信息1477条,协助发现问题审批58笔。
村级支付“零现金”。针对农村资产村账统管中存在的账外资金易发多发、失控失管的问题,永嘉县实行“阳光村务卡”制度,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生的所有流入、流出资金全过程均由银行转账或由村务卡支付,大大减少中间环节,形成收支非现金结算的闭环管理,实现“账户实时监管、支出实时审核、财务实时对账”。同时,联合银行实现对村务小额支付的全面监控,一旦发生资金支出,相关监管人就能立刻收到用卡提醒,每月月底“三资”管理系统还会自动收到当月村务卡对账单。
全过程透明公开
扩大参与监督权
该县聚焦农村“三资”智慧监管系统“全民全面、全程深度”,做实做深公开文章,攻克了群众知情难、参与难、监督难等顽疾。
实现“线上+线下”全面公开。建立公开平台,让应公开数据生成报表通过公开栏、触摸屏等途径全面公开,并创新现代方式,将公开信息从“线下”搬到“线上”,村民可通过登录网络平台、手机APP实时查询农村“三资”流转情况。目前共公开村级资金流转2.2万笔,相关合同票据7.8万余张。
实现“过程+结果”全程公开。在原有只公开资金流转结果的基础上,增加公开资金入笼、资产入账、决策上会、资金使用和资产资源处置情况,并将“五议两公开”记录、村“两委”会议记录等收支依据、合同票据作为公开内容,使村民经申请后就可直观看到从事前的民主决议、事中的交易信息到事后的成交结果等整个资金变动过程真正实现了“过程+结果”全面公开,进一步扩大了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实现“交易+执行”深度公开。为打通县农村产权服务中心数据关卡,该县明确规定凡是标的额在5万元以上的农村资源交易必须在县产权服务中心平台上交易,使农村“三资”与产权交易信息共享、无缝对接,全流程公开透明。同时,并结合合同监督模块,使临期合同数据直接提供至交易中心,进一步拓宽对合同执行的公开监督,改变了过去交易价格、交易对象、交易期限由村干部说了算的现象。去年以来,共撮合农村产权交易1714宗,成交金额达17.93亿元,溢价率达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