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明 慧
自去年8月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6个自贸区和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以下简称“上海临港新片区”)设立运行以来已过去一年,按照国务院印发的6个新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提出各有侧重的差别化改革试点任务。一年来,这些自贸区在制度创新、差别化探索等方面进展如何?
商务部近日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商务部自贸区港司司长唐文弘表示,6个自贸区和上海临港新片区建设成效显著,截至目前,总体方案确定的713项改革试点任务平均实施率接近80%。
商务部提供的数字显示,今年1月~7月,山东等6个自贸区和上海临港新片区实际利用外资131.1亿元人民币,外贸进出口6607.6亿元人民币,分别占所在省市的5.8%和10.8%,为稳外贸稳外资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方面成效交出一周年答卷
据唐文弘介绍,设立运行一年来,6个自贸区和上海临港新片区建设成效显著。
临港新片区制度创新高起点推进。临港新片区着力推动投资经营便利、货物自由进出、资金流动便利、运输高度开放、人员自由执业、信息快捷联通,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开放平台加快建设,金融服务功能逐步完善,开放型制度体系框架初步形成。全国唯一特殊综合保税区洋山港特殊综合保税区已封关运营,构建了区内“一线”径予放行、区内不设账册、“二线”进出口单侧申报等海关监管新模式。国内首单跨关区国际中转集拼、国内首单全球集货采购货物进区免备案手续等创新业务相继落地。
差异化制度创新有声有色。各地围绕战略定位,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优势,开展差别化探索。山东支持成立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推动研发体制机制创新,设立不到一年,已凝聚87个高水平创新团队,创立64家科研机构,转化研究200多项前沿技术成果,带动社会投资超过200亿元。河北雄安片区立足建设金融创新先行区,积极探索监管“沙盒机制”,金融科技监管创新试点顺利推进,目前已入盒线上供应链金融系统、企业信用评价管理平台等5个创新应用。广西、云南、黑龙江作为我国首次在沿边布局的自贸试验区,积极通过改革创新助推沿边开放,如广西实现边境陆路口岸全信息化智能通关,云南创新开展“跨境电商+边民互市”,黑龙江打造跨境综合物流枢纽等,辐射带动沿边地区发展。
产业链制度创新助推产业聚集。各地围绕现代产业体系强化制度创新,各类创新资源、关键要素加快聚集,充分发挥了稳定和强化产业链供应链的作用。如临港新片区加快布局前沿科技产业链,已落地集成电路企业40余家,落地生物医药企业总投资额超过100亿元,目前正积极对接重点产业项目,加快大飞机总装、服务、保障的产业链企业聚集;江苏充分发挥生物医药产业优势,围绕生物医药领域的人才流动互认、产品通关进口、产业链协同配套等集中开展创新,不断破解制约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难点、堵点,聚集了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机构和一流生物医药企业。
制度创新引领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一年来,制度创新、开放发展等理念在各地深入人心,地方从“要我改”转变为“我要改”,主动抓改革抓发展的意识和开放创新的紧迫感、使命感切实增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7省区市已累计向自贸试验区下放省级管理权限约1200项。河北曹妃甸片区创新海事静态业务办理模式,将分属不同机构负责的39项业务实行集中办公、集约办理;将17项业务办理模式由串联改为并联,实现同时受理、同步审核。黑龙江绥芬河片区制定公布100项高频事项“最多跑一次”清单和566项“办事不求人”清单。
为稳外贸稳外资发挥积极作用
今年1月~7月,6个自贸试验区和上海临港新片区实际利用外资131.1亿人民币,外贸进出口6607.6亿人民币,分别占所在省市的5.8%和10.8%,为稳外贸稳外资发挥了积极作用。
对此,唐文弘介绍指出,今年以来,商务部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六稳”“六保”要求,指导全国18个自贸试验区在稳外贸稳外资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山东等6个自贸试验区和上海临港新片区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作用,多措并举解决企业融资难、用工难、履约难,在加快产业聚集和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方面推出了许多创新举措。
在服务外贸外资企业方面,山东青岛片区加快推进日本等“国际客厅”建设,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实施青岛口岸部分国家外国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烟台片区组建涉外人员服务专班,推出日韩企业国际包机,帮助20多家企业300多名外籍员工返岗。黑龙江黑河片区发挥对俄合作优势,协助中医药进出口企业复工复产,通过跨境电商海外仓等助力企业防疫物资进出口。
在支持企业融资便利化方面,临港新片区率先实行一次性外债登记、高新技术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额度等创新试点,跨境资金结算、境外融资等便利化程度进一步提升,金融机构加快聚集。江苏推出“关助融”,由金融机构结合海关信用信息和企业征信数据实施授信评价,给予相应信贷额度,审批及授信一般可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且贷款利率低于同类产品。河北累计出台33条专门支持政策措施,推动相关银行向自贸试验区内39家企业提供7亿元的授信额度。
在推进贸易便利化方面,广西崇左片区友谊关口岸实现口岸、保税、跨境电商等多种业务在同一卡口自动放行,通关时间缩短80%,为企业降低成本约2亿元,上半年友谊关口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9.6%。云南红河片区通过口岸物流智能分拣系统,启用分送集报形式,助推跨境贸易转型升级,上半年云南省对越南出口同比增长41.8%。
赋予更大改革开放自主权
“当前,国际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世界经济严重衰退,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仍将持续低迷,但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已取得重大成果,相信随着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深入推进和建设质量的持续提升,将为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作出新的贡献。”唐文弘说。
在具体举措方面,唐文弘透露,下一步商务部将继续推进高质量建设自贸试验区,推动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开放自主权,形成更多针对性强、实效性强、集成性强的制度创新成果,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在探索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方面,走在前列,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当前,改革已步入深水区,赋予自贸区更大改革开放自主权,有助于加大制度创新集成,在地方层面统筹解决制度创新碎片化问题,打通各部门制度衔接的断点和空白点,打破制度梗阻,提升制度创新的整体性、系统性和有效性。”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庞超然认为,同时,有助于探索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围绕地方经济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和企业的切实需求,出台切实可行的政策方案,更好发挥政策效果。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上述自贸试验区的既定改革任务已实施近80%,下一步将加快推进剩余的20%改革试点任务,特别是鼓励地方围绕自身的优势和定位,在制度创新方面先行先试,探索高水平开放的差异化可定型的制度设计,尤其在投资经营便利、货物自由进出、资金流动便利、运输高度开放、人员自由执业、信息快捷联通等方面继续探索扩大开放的新路径,在做好风险压力测试的情况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自贸区研究院副院长肖本华建议,推动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开放自主权,一方面,推动相关省市政府加大向自贸试验区下放省级管理权限,尤其是投资审批、市场准入等权限;另一方面,相关部委也将进一步加大对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的支持力度,突破一些制度创新的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