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隐鸾 何彦蒙
威海南海新区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是山东环渤海经济圈中心区域,是山东、辽东和朝鲜3个半岛环渤海"大三角"经济圈的重要节点,也是青岛、烟台、威海环黄渤海"小三角"经济圈的重要隆起点。
威海南海新区自2007年3月启动开发以来,是山东省委、省政府规划集中集约用海九大核心区之一,是威海市举全市之力打造的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滨海新区。
国家级战略发展新区
2011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威海南海新区被确定为重点建设的三大海洋经济新区之一,将成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继深圳、浦东、滨海之后的第四大战略新区。
南海新区规划总面积1798平方公里,核心起步区160平方公里,规划布局三大功能区:
东部依托南海新港,建设临港产业区,重点发展以海洋工程、汽车产业、智能装备、节能环保和新能源装备等为重点的先进装备制造业;以生物技术药物、化学药物、中药药品及医学装备等为重点的生物医药产业;以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先进复合材料、石墨烯制产等为重点的新材料产业;以电子元器件、信息通讯等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产业。通过产业的关联集聚,提升经济发展水平,打造起百亿产业集群,打造蓝色经济新动能聚集区。
西部依托生态资源,万米金色沙滩、万亩翠绿松林以及岛礁等资源,建设旅游度假区,重点发展海洋文化旅游、滨海度假养生等高端旅游业。
中部两河环抱,建设综合商务区,重点发展行政办公、金融商务、科教创新等现代服务业。形成了“中心崛起、两翼支撑”的发展大格局。
威海南海新区地理条件优越,是山东半岛重要的交通枢纽。区内高速公路、济威铁路、城际铁路、开放港口、国际机场一应俱全。规划建设的半岛城际铁路,把青烟威三地打造成"一小时生活圈",成为半岛制造业基地集"人才、旅游、物流"等一体化的快速通道。周边有5个国家一类对外开放港口、3个国际机场,正在建设的南海新港远期规划为30万吨级,一期2个万吨级泊位已投入试运营,是中国大陆距韩国、日本最近的大型港口;威海机场拥有韩国首尔、釜山等国际航线,1小时可抵达北京、上海,45分钟可抵达韩国首尔,是中国大陆离韩国时空距离最近的城市。
迎来更多对韩合作机会
2015年2月25日,中韩双方完成了中韩自贸协定全部文本的草签,创新引入地方经济合作条款,明确将中国威海市和韩国仁川自由经济区作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威海南海新区也迎来了更多对韩合作机会。
目前,威海南海新区正积极承接韩国高端技术、高端产业转移孵化,打造对韩开放“桥头堡”。中韩合作产业园位于南海新区临港产业区,规划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海洋食品医药、精细化工、信息技术等五大产业。
为让更多韩国投资者了解中韩合作产业园,南海新区专门组织招商部门及相关企业赴韩开展推介及经贸投资洽谈活动。2016年1月12日,中韩合作产业园推介会在韩国仁川广域市东北亚大厦“仁川·威海馆”举办。会上,南海新区的区位优势和发展前景极大吸引了韩国企业,当日,韩国DK集团投资的锂电池项目、韩国最大的中小企业仁川大周·KC集团投资的双重预制保温管项目、韩国大元电线株式会社投资的电力电缆项目、韩国New healing ENT投资的电商海外仓项目、韩国普乐斯ENC投资的环保装备产业园项目与南海新区签署了合作协议。
2020年2月25日,南海新区、中石油天然气销售山东分公司、韩国SK集团三方合作的总投资100亿元的LNG接收站和燃气热电联产项目正式签约。LNG接收站项目由中石油天然气销售山东分公司与韩国SK集团合资建设,燃气热电联产项目由中石油天然气销售山东分公司、韩国SK集团及威海南海新区三方合资建设。三方充分发挥各自资源、资本和市场等优势,全面提升南海新区用电用热保障能力。
南海新区坚持响应国家号召、配合国家战略发展布局,以独有的区位优势、便利的政策、优质的服务、优美的环境优势,积极承接韩国优质产业项目入驻,在中韩影音文化交流、中韩美丽产业合作、中韩科技孵化创新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南海新区将与韩国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推进中韩双方企业共享招商政策、推介渠道和金融支持,将中韩合作产业园打造成韩资项目跨国发展和创新创业的平台。南海新区政府将带领各级干部群众,以实际行动完成国家打造中韩自由贸易先行区的战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