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思想火花激荡 发改青春昂扬

——记国家发展改革委第十三届中青年干部经济研讨会

□ 本报记者 刘 政

“就像上山砍柴,哪怕砍得遍地都是,但如果不捆扎起来,就到不了灶台边。研讨会就是一个参与同志把平时的心得体会梳理汇总,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何立峰在总结发言中谈到中青年干部经济研讨会的实践意义时,举了一个生动的小例子。

8月27日,从730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的12名青年选手,齐聚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中配楼四层的大会议厅内。从论文征稿至今已度过了6个月的时间,每一份作品都经过参赛者的精心打磨,专家评委与100名观众评委早已等候于此,两个分会场亦是座无虚席。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第十三届中青年干部经济研讨会以“积极应对重大风险挑战 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中青年发改人以本次研讨会为枢纽,“捆扎”日常积累,点燃思想火花。

聚焦当下 放眼未来

将思考转化为创新路径

从2000年到2020年,从50篇到730篇,历经20载,国家发展改革委中青年干部经济研讨会再次出发。

据悉,此次研讨会的12篇论文中,既有立足当下,围绕新冠肺炎疫情,总结公共安全重大风险挑战的应对方法,探讨如何应对后疫情时代的经济疲软。也有持之以恒,分享长期研学成果,剖析当今应如何更好地从经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面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长期问题应如何化解,阐述如何切实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等。

“鲜明的问题导向,开阔的全球视野,独特的研究视角。”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谈及三点感受。

正如来自办公厅的沈海波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所述,“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

据统计,疫情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落实重大任务同比大幅增加91%。为了更好完成中央交办的重大任务、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沈海波基于国家发展改革委内疫情防控的实践情况,完成了《构建疫情防控工作综合体系 提升机关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这一论文。

社会司的鲍文涵运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理论对口罩保供进行分析,上升为理论探索。疫情之下,自由市场无法带来“口罩自由”,因此,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要各就其位、相互补位。

“小口罩,大治理,是一篇小切口大问题的文章,应该鼓励这样小题大做的选题。”王一鸣在点评时不吝赞美,“收益成本曲线对疫情三个阶段市场失灵后政府补位的分析,我觉得特别精彩。”

对于人事司孟凡兴的《全球疫情对我国产业影响的路径分析及风险评估》,王一鸣同样给出高度评价。

2015年自工业工程专业博士毕业后,孟凡兴入职国家发展改革委人事司。虽然所学专业与工作业务涉及不多,但他始终关注产业动态。“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就是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重要基础,事关产业安全、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

孟凡兴从世界投入产出表(WIOD)入手,分析全球疫情对我国产业影响的路径,获得了王一鸣的称赞,“投入产出表的分析角度非常专业,彰显出国家发展改革委干部职工开阔的全球眼光和扎实的专业功底。”

问题导向 聚焦实践

以宏阔视野解读微观实际

火花越碰越亮,思想越辩越明。通过此次研讨会,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高培勇感受到国家发展改革委中青年干部的三大研究特点:研究的选题、分析都高度契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聚焦问题导向,以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为要旨,是最适合、最有用、最能用、最管用的一个研究过程;立足实际,始终建立在充分的调查研究基础上。

高培勇特别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我们更新思想、转变方法,绝不能操用旧思维来研究新矛盾。要走出高速增长经济阶段时的角色,跳出根深蒂固的高速增长阶段的战略方法。“从国家发展改革委的中青年干部身上,能感受到他们正有意识地转变理念方法,尝试以全新的视野,给出与当前已经变化了的社会矛盾相契合的答案,将质量和效益摆在了规模和速度之前。”

何立峰同样对青年干部们提出要求,“要将发展改革实际与理论实践相结合,既要有宏阔的视野,又要结合微观实际。”

立足中国实践,解决中国问题。发展改革委中青年干部始终以更好地推动实际工作为目标,开展学习研究。

疫情期间,体改司担负了口罩协调保供相关工作。朱曌作为体改司的一员,在口罩机的调度过程中,她在向上溯源堵点时,发现问题出在上游的超声波电焊仪,和更上游的陶瓷点焊压片的供应上。

打通堵点、保障口罩供应的同时,她对产业链的构成产生了兴趣。就此,她请教了母校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的老师,老师指出,供应链是网状的,而非线性。

今年4月,朱曌基本完成了她的论文《建立“供应链网络图谱”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精准分析能力》。而且“供应链网络图谱”并未仅停留于论文概念的层面,朱曌通过努力,将理论照入现实。

“一开始,我先找到了新能源汽车的数据库,以此为根据制作了图谱,为了验证准确性,和主要的半导体公司、汽车企业、行业协会都聊过。供应链网络图谱正在变现应用的过程中,进一步帮助政府摸清产业链情况,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精准分析能力。”朱曌表示。

记者了解到,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供应链网络图谱”已走向尝试应用阶段,通过对供应链网络结构的计算,将精准掌握供应链的堵点断点,通过模拟核心节点企业断供后的影响,提出国际国内替代供应的细化举措,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精准分析能力,以此引导企业精准“备链”,构建国际国内产业链供应链双循环。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研讨会政研室发展处出了一对儿“双黄蛋”——何杰锋、刘振中的论文均入选决赛,分别就制造业对外投资、区域供应链体系作报告。

刘振中来自宏观院,目前正在政研室发展处借调。他在《构建以我为重心的“3+2”区域供应链体系》中提出,面对全球供应链大三角的逐渐解体,应着力构建小三角区域供应链体系。首先是构建面向东盟以加工制造、农产品等领域为重点的区域供应链。其次是,构建面向东北亚以高技术产业、中间品制造为重点的区域供应链。再次是构建面向中东非洲以能源原材料、出口市场为重点的区域供应链。

“我国制造业是否可能发生大规模迁移?”为回答好这个问题,何杰锋多方联络,调研位于“神经末梢”的地方中小企业,获得了丰富的一手材料,深入了解制造业产业的转移情况和企业面临的机遇挑战。

后浪奔涌 雏凤清鸣 打造责任担当青年干部队伍

雏凤清鸣

打造责任担当青年干部队伍

受疫情影响,今年的研讨会体量不大,但分量却不小。730篇参评论文、120篇入围论文、60篇优秀论文、优中选优的12篇决赛论文,本届研讨会的论文数量和质量均创造了历史新高。

最终,孟凡兴和来自规划司的谷宇辰获得了本届中青年干部经济研讨会的第一名。

作为研讨会邀请来的评委和嘉宾,高培勇深感后生可畏。“当我们处在这个年纪时,未必能达到这样一种水平。”

孟凡兴谈及自己的获奖感言时说:“一直对产业发展比较关注,我也很高兴能将所学运用到所为之中。但能获得第一名,更多得益于杨荫凯司长平时所提倡的理念,人事司的干部不仅要精通人事,也要钻研业务。”

“同时,杨司长强调,做人事工作,只有对全委业务都有了解,才能选拔合适的人才。正如党中央提出的知事识人,要求我们必须对委中心工作有全面的了解。”孟凡兴说。

孟凡兴还告诉记者,这次演讲比赛的水平很高,文章的背后,有着司局领导、同事的很多帮助,从选题到成稿,经历了许多次的修改和调整,可以说论文成果是全司共同的成果。

对青年干部而言,这无疑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历练机会。从改稿这件小事上,就能感受到司局对青年人的重视和培养。

谷宇辰的台上表现获得了高培勇教授的认可。高培勇针对“中国的现行税制绝不能停留于劫贫济富”中“劫贫济富”这四个字指出,这需要对中国税收制度的历史现状和人类税制发展史有深入了解,掌握大量的实际研究资料,才可能得出这样精炼的结论。

“相较于规范化、学术化的语言,想要更好地把想法传递给台下听众,就需要用简单的话把复杂的问题讲清楚。”谷宇辰告诉记者。

“《扩大内需的潜力空间在哪里——基于结构变动的视角》这个题目虽然是宏观经济的问题,但实际上也和每个人的切实感受密切相关,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既需要通过统计数据和理论工具进行精细刻画,明确结构性失衡的关键指标;也需要沉入实践中,发掘传统增长模式和经济循环的堵点难点。”谷宇辰说。

据谷宇辰介绍,双循环是规划司一直着重研究的内容,能够形成现有的视野和成绩,跟司局内部的持续推动和长期培养分不开。

记者了解到,中青年干部经济研讨会是国家发展改革委独创的品牌,发展完善至今,已有二十载。

曾担任第一届研讨会评委的王一鸣与中青年干部经济研讨会缘分颇深:“再次回到委里,一睹‘后浪’的风采,印象深刻,心潮澎湃。这一届无论从理念、方法,还是从演讲的表现力、感染力,我觉得都超越以往。”

“这次的主题是高质量发展,在我看来,研讨会这一平台已经在高质量发展上迈出了坚实步伐,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王一鸣表示。

“年轻干部是当前发展改革事业的生力军,是今后工作的主力军。”何立峰表示,“从1952年国家计委组建以来,历届领导都非常重视全委干部队伍建设。中青年干部经济研讨会是培养和锤炼干部队伍的很好的舞台。通过这次活动,提高了青年干部的思想水平、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

如今,距离8月27日召开的第十三届中青年干部经济研讨会已经过去两周。获奖者们走下舞台,收起见证荣誉的获奖证书,走出高光时刻,回归兢兢业业的平凡发改生活。

而今年距离2000年召开的第一届中青年干部经济研讨会已经过去20年。曾几何时,台下的评委们也这样站在台上,慷慨激昂。而今,他们坐在台下,看雏鹰扬起翅膀。

从2000年到2020年,二十载激昂青春,二十载后浪奔涌。国家发展改革委中青年干部经济研讨论坛见证着一代代发改青年从稚嫩走向担当,也见证着他们走下研讨会的舞台,走向更广大的发改实践舞台。

2020-09-10 ——记国家发展改革委第十三届中青年干部经济研讨会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30162.htm 1 思想火花激荡 发改青春昂扬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