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 迪 朱立轩
盛夏的早晨,昭化区虎跳镇大雾村山坡上,薄雾缭绕,山花飘香。一眼望不到边的猕猴桃产业园,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四川省广元市盛昌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熊大弟,正和村民在园子里除草、施肥,对猕猴桃进行后期管护。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夏开甫表示:“盛昌公司带动了大雾村产业发展,帮扶村民脱贫致富,全村2017年整体退出贫困村序列,猕猴桃成了全村老百姓的‘致富果’。”
熊大弟表示,公司的猕猴桃能开花结果,是得益于信用救助“及时雨”的浇灌。
曾在外承包过食堂、搞过乡村客运、开过餐饮店的熊大弟年过半百,是土生土长的大雾村人,家乡的贫穷落后、乡亲们的苦日子,他看在眼里,记在心上。2014年,大雾村被评定为贫困村,村里有贫困户57户、190人,全村没有产业。一心想改变家乡面貌的熊大弟,毅然决定返乡创业,带动乡亲们脱贫致富。
熊大弟结合家乡土地实际,经过走访了解、市场调研后,决定种植猕猴桃。2014年7月,熊大弟组建起广元市盛昌农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0万元。
2014年8月起,熊大弟利用自有资金和广元农商银行昭化支行的贷款,投入资金120余万元,流转土地286亩,组织村民改土造地,种植红心猕猴桃树苗。2015年和2016年,在当地农业部门的引导下,他又投入100余万元,流转土地150亩,种植冬枣和脆红李。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7年冬天,熊大弟产业园里的猕猴桃树遭受霜冻灾害,出现大面积溃疡病。他含泪将猕猴桃树嫁接口以上部分全部砍掉,经济损失达100余万元,熊大弟陷入了债务危机。这时的他进退两难:不干,自己投入了那么多资金,对不起乡亲的期望;继续干,没有资金来源。
熊大弟于2014年12月18日、29日和2016年8月23日分别在广元农商银行昭化支行贷款3笔,金额共70万元。他从2018年4月开始拖欠利息,到2019年2月28日已下欠贷款本金和利息76万余元,连续7期出现逾期,形成不良信用记录。
2019年3月,在人行成都分行和人行广元市中支全面推广农村信用救助的部署和指导下,广元农商银行瞄准脱贫短板,积极开展农村信用救助专项行动。该行通过全面筛选、主动排查、精准识别,及时将熊大弟纳入信用救助对象,制定风险化解处置方案,维持其原来A级信用评级授信,办理无还本续贷70万元,期限为3年,减息让利、下调利率2.66个百分点,发放“猕果农贷”,配套“增信贷”“押余贷”。
信用救助的“及时雨”,冲去了熊大弟心中的“泥泞”。这期间,他想方设法筹措资金,重新从外地购回耐寒猕猴桃树苗,重新嫁接。他一面加强学习猕猴桃种植管护的知识,一面请区农业部门技术员现场指导。目前,熊大弟种植的150亩冬枣、脆红李长势喜人,开始挂果;286亩猕猴桃大部分挂果,预计今年收入达50余万元。
“有了收入,我首先想到的是及时归还贷款和按期发放村民务工工资。”熊大弟说。
2020年7月,为引入更多金融“活水”精准滴灌扶贫产业,落实稳企业保就业支持产业发展政策,广元农商行昭化支行针对熊大弟按期结息情况良好,决定对熊大弟贷款利率再次下调1.065个百分点,每年减少利息支出共计2.61万元。
熊大弟的诚信与坚守,也深深影响了全村老百姓的信用度。截至2020年6月末,大雾村325户农户中有228户评定为信用户,占比达70.2%。全村213户农户授信金额913万元,有28户贫困户获得扶贫小额信贷支持,金额达118万元,到期收回率达到100%。全村现有贷款农户39户,余额达230万元,不良贷款连续多年为零。
截至2020年7月末,广元市精准识别非主观恶意失信经济主体1.95万户,重新评级授信6.83亿元,分别对1.2万户农户、256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信用救助贷款2.63亿元、3.13亿元,其中向197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7256万元,通过发展产业带动脱贫2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