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视角

主粮供求基本平衡 14亿人吃饭不成问题

我国粮食生产连续16年丰收,小麦、稻谷等口粮品种库存处于历史最高水平,储备充足,可满足14亿人口12个月以上口粮消费

□ 钟 钰

新冠肺炎疫情的阴云尚未散去,有关粮食紧缺的警铃却又响起。由于疫情的影响,近期先后有12个国家紧急宣布实施粮食出口限制,由此导致缺粮的传言甚嚣尘上。

人们不禁要问:疫情对我国农业生产将会产生多大影响?我国真的缺粮吗?仅靠现有的耕地能养活自己?

国外粮食出口限制对我国影响不大

截至目前,世界上陆续有12个国家宣布对农产品实行出口限制政策。这12个国家分布在亚欧地区,既有像俄罗斯、印度这样的大国,也有泰国、越南、哈萨克斯坦、塞尔维亚等中小型国家。当然,印度是因疫情影响而实行全国封锁,带来的直接影响也是限制大米出口。从其宣布实施出口限制的农产品种类看,不全是粮食产品,还有蔬菜、油料,甚至还有鸡蛋。具体涉及到粮食出口限制的国家主要是越南、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克兰等。

那么,上述国家的粮食出口量对国际粮食市场特别是供应链有多大影响?

2019年,越南总共出口大米630万吨,是全球第三大大米出口国,仅次于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印度是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国,2018年和2017年出口的规模都在1100万吨到1200万吨,所以越南和印度这两个国家的大米出口量约占到全世界大米总出口量的4成左右,会对全球的大米供应产生较大的影响。

印度的出口市场相对分散,主要是面向伊朗和沙特,出口量超过100万吨。这样的话,对他们关系密切的贸易伙伴国会有较大的影响。

俄罗斯、哈萨克、乌克兰的小麦出口限制政策会对埃及、土耳其等进口贸易伙伴(关系)比较密切的国家产生影响。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乌克兰不是绝对的出口限制,只是出口的规模有所缩减。

2019年我国粮食进口占总量2%

我国大米和小麦的进口规模,不论是从绝对量还是从进口占国内消费量的比重看,都不高,也就占到我国总消费的2%左右。

随着我们粮食产品品质的提高和竞争力的增强,我国也出口一部分粮食,比如2019年,我国出口274万吨大米,高于进口的254万吨,属于净出口。大麦也出口了315万吨。这样看来,我国的谷物类粮食的净进口规模并不高,只占粮食总量的2%。

目前我国粮食库存系历史最高水平

我国粮食生产连续16年丰收,小麦、稻谷等口粮品种库存处于历史最高水平,储备充足,充分实现了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基本自给的战略目标。从全国层面来看,我们的稻谷和小麦库存超过2亿多吨,可满足14亿人口12个月以上的口粮消费。所以说三大主粮供求基本平衡,像稻谷这类品种还略有盈余。

总量上的平衡,不一定意味着区域上还有品种之间都能平衡。比如说,近年来我国的主销区粮食面积和产量在下降,自给率也在下降,应急调节的供应能力在减弱。11个产销平衡区里面有9个省份由于面积下降,自给率也在下降,向销区滑落;13个粮食主产省份,种粮面积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能够净调出粮食的省份在减少。

在品种上,最大的问题就是大豆,这的确是让人感到难过的一件事情。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还是世界上主要的大豆出口国。但由于我们收入水平提高了,自然增加了大豆的消费量,国内生产已经不能满足需求。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挖掘潜力,向科技要产量。目前大豆专家在黄淮地区进行大豆试验,实现亩产400公斤应该不是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适当进口肉类产品,降低对大豆品种的依赖。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国际上就有人提出中国是否能养活自己的疑问,加之近20多年来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很多农民进城务工,有关农田撂荒的消息也不时出现在媒体上。以现有的耕地,是否能保证把口粮掌握在自己手上?

粮食安全要未雨绸缪

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多次对耕地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说,耕地这件事“绝不能有闪失”。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我们的18亿亩耕地肯定是守住了,2018年全国耕地面积是20.23亿亩。至于有一些质疑中国是否能够养活自己的言论,应该不需要太多的解释。2019年国内人均粮食占有量是470公斤,远远超过了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规定的安全线400公斤的水平。

国内的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国际上的疫情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疫情一方面会影响农业生产的节奏,另一方面,上面提到的一些实施粮食出口限制的国家,可能会加剧人们的心理恐慌,推高国际粮食价格,对一些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对进口粮食依赖度比较高的发展中国家,会带来负担。

因为我国每年进口的大豆规模非常大,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我国应该在供应链上下功夫,打造、夯实供应链。如果大豆主产国也实施出口禁令,或受疫情影响,而影响到大豆的供应链,将造成国内大豆、豆粕等供给不足,顺势就会波及到下游的产业和畜禽产品的供应。建议有关部门专门研究、提早谋划,防范大豆进口中断或迟滞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充分利用“两个资源、两种市场”的同时,亟待加强粮食的物流、仓储体系建设,加强供应链建设。

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相关部门也阐述了很多内容,释放了很多的信息量。面对疫情大考,彰显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粮食安全战略观的远见,也验证了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战略方针的正确性。我们一定要对国家的粮食安全有信心,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解决14亿老百姓吃饭是没有问题的。

(作者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

2020-08-19 我国粮食生产连续16年丰收,小麦、稻谷等口粮品种库存处于历史最高水平,储备充足,可满足14亿人口12个月以上口粮消费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9376.htm 1 主粮供求基本平衡 14亿人吃饭不成问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