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条

国家发改委举办“周三大讲堂”——“战疫路上勇担当”系列专题讲座第三讲,有关司局主要负责同志讲述抗疫斗争中如何推动复工复产和生活物资保供稳价

复工复产有序推进 生活物资量足价稳

近日,国家发改委举办“周三大讲堂”——“战疫路上勇担当”系列专题讲座第三讲,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调节局和价格司主要负责同志分别作报告,讲述国家发改委在推动复工复产和生活物资保供稳价等有关方面的工作成效和经验做法。本报记者 高弘杰 摄

□ 本报记者 付朝欢 袁 琳

抗疫斗争开始以来,按照党中央部署要求,国家发改委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精准有序扎实推动全面复工复产,千方百计做好生活物资保供稳价,取得显著成效,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日,国家发改委举办“周三大讲堂”——“战疫路上勇担当”系列专题讲座第三讲,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调节局和价格司主要负责同志分别作报告,讲述国家发改委在推动复工复产和生活物资保供稳价等有关方面的工作成效和经验做法。

精准有序扎实推动全面复工复产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带领全国上下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各地区各部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并取得重大成果,经济稳步恢复,复工复产成效显著,二季度经济增长明显好于预期,经济发展呈现稳定转好态势。

科学决策,必须“底子清、情况明”。

新冠肺炎疫情使经济社会发展的正常秩序被打乱,但经济是一个动态循环系统,不能长时间停摆。复工复产一方面为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又是维护正常经济社会秩序,有效应对疫情的重要保障。

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明确要求“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力支持和组织推动各类生产企业复工复产”。2月5日、11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推动相关饲料、屠宰、加工企业加快开工复产”“分类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推动重点医疗防控物资生产企业尽快达产”。

在本期“周三大讲堂”上,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调节局局长李云卿说,国家发改委迅速行动,何立峰主任多次在党中央、国务院相关会议上汇报有关情况,就严格落实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有序复工复产提出建议。

“底子清、情况明”,是科学决策的先决条件。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地方、行业协会和重点企业,建立了复工复产情况日监测制度;充分利用电力、税务、交通、中小企业等方面大数据,形成了涵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工业行业、重点医疗物资生产企业、能源生产和供应企业、粮食生产加工和储备企业、交通物流企业和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复工复产情况的监测指标体系,及时向中央报送全国复工复产动态情况。

按照何立峰主任的要求,做好复工复产工作,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李云卿表示,疫情得到初步控制后,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和产业链复工复产不协同。

针对有效需求不足,国家发改委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全力抓好稳投资工作,全面部署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推动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力度。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经济内需规模大、韧性强的优势,着力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积极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我国经济运行具有要素大规模流动、生产精细化分工、市场面向国内外的特点,在复工复产的初始阶段,由于上下游企业复工复产进度不一,一些已复工企业面临前端关键原材料和重要零部件缓供断供、后端市场需求不振的‘两头挤压’,出现产能利用率不足、库存积压,甚至面临重新停产。”李云卿坦言,比如,湖北及武汉是汽车零部件的重要生产基地,因疫情停产后严重影响全国汽车生产。

对此,国家发改委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狠抓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复工复产,推动全国复工复产持续向好。李云卿表示,由于各省市企业发展困难各异,在推进复工复产过程中,必须强调“精准”二字,有效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既不能对不同地区采取“一刀切”的做法、影响经济社会秩序恢复,又不能不当放松防控,导致前功尽弃。

据了解,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国务院复工复产推进工作机制要求,及时出台了一系列纾解企业困难、支持复工复产的政策措施并努力推动落实,从减税降费、加大企业扶持力度、稳定就业、畅通人流物流、加快重大项目建设、稳定外资外贸、做好农业生产、推动央企复工等8个方面出台了90项政策措施。

“在复工复产工作过程中,各地区、各部门齐心协力,以往需要大量政策协调的事情,往往就是打个电话、发个传真,问题很快得到解决,充分体现了‘战时’高效状态。”李云卿感慨说。

1月23日武汉市暂时关闭离汉通道后,社会上对需退票旅客免收退票费的呼声很高,国务院要求国家发改委组织协调落实免收退票费政策。让李云卿印象深刻的是,电话商交通运输部、国铁集团、民航总局后,相关部门和单位迅速发布公告明确,对于自愿改变行程需退票的旅客,均不收取退票手续费。免收退票费政策的研究、制定和发布,前后总共不到10个小时。

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

复工复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如何?“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下,全国复工复产有序推进,主要行业复产率大幅提升,交通物流情况持续向好。”李云卿说。

事实上,没有“一劳永逸”的政策举措,只有通过不断总结成效、发现问题、对症下药,才能推动各地做好复工复产工作。3月中旬,中央组织调研工作组对全国复工复产情况开展实地调研,检查督促复工复产工作。

“从调研情况看,各地在推进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的过程中,因地制宜发挥主动性、创造性,聚焦难点痛点问题,着力打通堵点,有效补上断点,涌现出许多有特色、有亮点的经验做法。”李云卿举例说,比如,广西安排财政资金10亿元支持设立“复工贷”,通过贴息带动新增投放复工复产优惠贷款500亿元,有效纾解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上海对720家跨国公司总部一一走访,分门别类解决318家企业的552个问题;浙江与16个省市建立省际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机制,推动3889家龙头和配套企业复工复产,加强区域间协调、上下游协作。

“除了制定政策,委内各司局还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及时帮助协调解决突出问题。”李云卿说。

针对人员流动问题,国家发改委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省市发改委建立机制,累计帮助近万家医疗防护用品生产等重点企业解决招用工40万人。配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交通运输等部门,完善农民工返岗复工“点对点、一站式”服务保障机制。各地通过组织专车、专列、包机等方式,累计“点对点”运送农民工超过600万人。

值得一提的是,2月初,由于25名骨干技术人员在湖北,广东东莞重点口罩机生产企业复工复产面临困难。国家发改委紧急协调,帮助技术人员返岗,由省内送至车站,一站到达广东,隔离检测后复工,大大缓解了口罩机供应压力。

此外,国家发改委还针对口罩机生产企业关键配件供货不足问题,协调江苏、浙江、厦门等地有关上游企业紧急生产供应。 “积极协调中粮肉食、双汇集团、统一食品、顶益食品等重点生活物资保供企业上游环节复工复产问题30余起,特别是仅用一天时间就解决了双汇集团上游25家供应商企业复工复产难问题。”李云卿说。

目前,全国复工复产已达到正常水平,经济社会运行趋于正常。李云卿认为,下一步,贵在坚持,重在“践行”,关键在落实。要将已出台的各项支持企业发展政策措施落实落细,将复工复产转入正常生产达产阶段,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并做好应对更加困难复杂局面的政策预案,努力使更多的企业能够扛住冲击、渡过难关,为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和全面完成小康社会目标贡献力量。

千方百计做好生活物资保供稳价

打疫情防控阻击战,实际上也是打后勤保障战。充足的物资保障是抗疫胜利的关键。距离武汉“解封”已有4个月时间,在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岳修虎看来,复盘这项生活物资保障工作在不同阶段面临的主要矛盾,应对不同问题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暴露的短板,对以后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提高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按照时间顺序,岳修虎将武汉市生活物资的保供稳价工作分了三个阶段:一是从1月20日开始宣布“人传人”到1月23日武汉“封城”;二是从“封城”到2月16日实行社区封闭管理;三是从社区封闭管理到4月8日武汉“解封”。

坚持问题导向,始终抓住和解决主要矛盾。

今年春节前几天,鲜猪肉价格3天内从每斤32.45元涨到39.7元,涨幅22%;10种蔬菜平均价格从每斤3.56元涨到将近4元,耐储的大白菜涨幅超过20%……武汉市生活必需品特别是鲜活农产品价格出现快速上涨。

“春节前本就是购物高峰,疫情恐慌引发市民抢购,阶段性需求集中爆发,价格迅速跳涨。”岳修虎坦言,当时疫情扩散形势不明朗,对武汉市生活物资供应保障能力以及后续究竟会有多大压力,很难有一个明确的预计。

按照国家发改委党组的部署和要求,价格司立即启动了重要民生商品价格应急监测机制,迅速摸清情况,并将监测范围从价格扩展到供应链全过程,覆盖生产、销售和储备等各环节。同时,将有关生活必需品价格和市场供需情况每日以专报信息的形式上报,整个疫情期间累计上报69份。

从武汉“封城”到社区封闭管理,岳修虎将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总结为三个方面:货源缺、人手紧、生产停。由于交通运输不畅,生活物资运输受阻,再加上当时正处在春节期间,农业生产受到影响,商超人手短缺,给保供稳价工作带来巨大压力。

摸清实情,才能有针对性地出实招。“工作专班的同志加班加点,用了不到2天就摸清了粮油肉菜等生活物资库存情况。”岳修虎介绍。

“在应急情况下,库存储备与每天销量的对比数据尤其值得关注。”岳修虎说,针对黄冈、孝感等地疫情较重的实际,工作专班将监测范围由武汉市扩大至湖北全省,紧盯湖北省各市州重要生活物资库存量、销量变动情况,建立日报机制,发现异动及时提醒。

协调调运紧缺的绿叶菜、猪肉;印发蔬菜、猪肉保供稳价实施方案;畅通交通运输,协调有关方面在武汉、鄂州、襄阳三地确定了5个物流园区作为进鄂物资运输中转站;建立重点保障企业联系机制……这一阶段,国家发改委频出“实招”,生活物资保供稳价工作有序开展,系统内联动沟通机制运转顺畅。

“大型商超经受住了短时间内采购量大幅增加的考验,没有出现断档脱销,价格虽然有所上涨,但整体平稳。”岳修虎说。

岳修虎表示,从武汉社区封闭管理,到离汉通道管制解除,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运力不足;二是部分套餐价格较高;三是部分特殊群体保障难度大。

针对武汉市社区严格封闭管理后物资供送“最后一公里”这一突出问题,国家发改委向武汉市提出加大公职人员、党员下沉基层力度,调用公交车,发挥网约车、快递等平台作用,积极推动形成“志愿者+公交车”配送模式。

针对配送商品品种不丰富且部分套餐价格高的问题,通过结构性调整,活鱼、牛排、热干面、汤包等陆续加入团购范围,“特价蔬菜包”和低价储备肉投放数量明显增加,奶粉、纸尿裤等婴儿用品都得到了较好保障,生活物资价格出现明显回落。

针对做好部分老人、老旧小区等的保障问题,国家发改委多次发函提示湖北省和武汉市强化兜底保障,指导地方组织人员点对点开展代买生活物资、送货上门等服务。武汉市及时提高了价格临时补贴标准,缓解生活压力。

实践证明,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方法。“整个保供稳价工作没有前例可循,要坚持问题导向,出现什么问题,就抓紧去解决什么问题;怎么能解决好问题,就怎么去行动。犹豫不决或者墨守成规,都难以满足应急状态下实际工作需要。”岳修虎说。

先建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凝聚各方合力。

在武汉封城期间,老百姓的生活不能停止。千万居民的基本生活如何保障,是各方面的重要关切。

岳修虎认为,生活物资保障工作能够顺畅调动各方力量,形成部门之间、央地之间保供合力,得益于一开始就建立了工作机制,明确了责任分工。

按照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的部署,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牵头,多部门参与的生活物资保障组自组建以来,全面履责、全力奋战,建立健全快速响应和联动的工作机制,加强与武汉等重点地区对接,并成立工作专班,制定并实施保供稳价预案。

疫情就是命令。为做好武汉和湖北省其他市州生活物资保障,国家发改委党组于1月31日成立武汉物资保障工作专班,由价格司牵头,农经司、基础司、经贸司等多个司局参加。价格司人员迅速返岗,分设综合协调、价格及舆情监测分析、粮油盐饲运保障、肉菜果蛋速食保障四个小组,司班子成员担任小组组长,明确分工、通力合作。

“工作专班成立后,首先要明确的是,保供的具体责任是什么,要保哪些物资,保到什么程度,如何分工落实。”在岳修虎看来,国家发改委印发的《武汉市生活物资保障工作小组工作机制》和《应对武汉市疫情期间重要生活物资保供稳价工作方案》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两份文件在工作专班成立3天后就迅速印发实施,明确了部门之间、央地之间、司局之间运作机制,让各部门做到了忙而不乱、急而不慌;明确了目标任务和保障范围,就是基本生活物资不断供、价格不出现大幅上涨;明确了监测机制、启动机制、响应机制、落实机制、反馈机制,保障了后期工作的有序推进。

坚持底线思维,做最坏打算才能有备无患。

“面对未知,要做最坏的打算。何立峰主任多次强调,对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事情,要‘牛刀杀鸡’,做到万无一失。”岳修虎表示,疫情发生后,按照“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的底线思维,备足应急货源,随时做好驰援准备。

岳修虎回忆,从2月2日开始,价格司就与相关司局一起,联系了近千家生活物资保障类企业,备足货源,每日更新。通过粮油五省联保、蔬菜九省联保等机制,紧急调度湖北周边省份成品粮油、蔬菜货源;安排1万吨中央应急冻猪肉备投武汉,1万吨备投湖北其他市州;推动当地粮油、屠宰企业加快复工复产,做到了武汉及湖北其他市州基本生活物资可以保障一个月以上。

一方面“备足货源”,另一方面“强化兜底”。除了低收入家庭等困难群体,岳修虎还讲了另外两个问题——婴儿奶粉供应保障问题和外地滞留武汉人员保障问题。“面对应急工作,我们要尽可能想得更周全、更完整,避免因平时经验积累不够而出现工作盲点。”

回看整个疫情期间生活物资保供稳价工作,岳修虎谈了几点启示。这次疫情期间保供稳价工作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充分展现了广大党员干部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奋力拼搏和无私奉献的情怀与担当,这场大考不仅是对我们应急能力的考验,更是对党性的历练。

岳修虎表示,要尊重基本规律,强化趋势研判,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要想办法尽快了解事物运行的基本规律,把握运行的特征,这样才能为未来趋势的研判提供指导。要相信市场的力量,强化地方主责。“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强大、地方政府积极作为是取得胜利的关键。只有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牢牢压实地方责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才能实现市场供需的有效对接和总体平衡,才能更好应对应急条件下的各种挑战。”岳修虎说。

2020-08-19 国家发改委举办“周三大讲堂”——“战疫路上勇担当”系列专题讲座第三讲,有关司局主要负责同志讲述抗疫斗争中如何推动复工复产和生活物资保供稳价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9337.htm 1 复工复产有序推进 生活物资量足价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