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聚焦

推动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 金正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各类课程中都有育人的思政元素,只是长期被闲置而不被利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同向同行”的要求之后,我们要研究:如何摆正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位置;如何挖掘各类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如何在专业课堂中运用好思政元素等。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内在逻辑关系

1.不同点。思政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简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就是培养有明确政治观点、政治方向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最重要的课程,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

“课程思政”的概念最早由上海于2014年提出,认为各类专业课程中都包含思政育人元素。课程思政是党的政策催生的教育理念,它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

2.共同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六条规定:“教育应当坚持立德树人,对受教育者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受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当然包括各类专业课和思政课。思政课承担着立德树人主渠道和关键性的育人任务,其他各类课程应该与思政课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共同承担起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光荣使命。

可见,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共同点是目标一致,这个目标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既然目标是相同的,那么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就应该由教师们根据各自课程的特点灵活地加以运用。

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问题研究

课程思政调研组的老师对各类专业课老师及专业课课堂通过调查问卷、访谈、听课等方式进行了调研,调研过程中发现了几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1.专业课教师有抵触情绪。各类专业课教师不愿意讲思政内容,这是在情理之中的。第一,专业课教师已经习惯于讲自己的专业知识,突然让他们讲不熟悉的内容,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抵触。人都是有惯性思维和惰性的,习惯了的东西要想改变就很困难,这就是改革艰难之所在。第二,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让一个人多做事又不额外付相应的报酬,人们当然要抵制。第三,从改革开放以后,思政课一直被边缘化。现在让专业课教师讲思政内容,他们自然不愿意去做。

2.专业课教师不懂思政内容。隔行如隔山,专业课教师长期从事于本专业的教学,很少涉猎思政专业知识,了解不多,更不会形成系统知识。突然要求专业课教师讲思政内容,他们有点无所适从,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有些老师即使在自己的课堂上讲到了思政的内容,也是处于一种自在的、自然的状态,自己并未意识到。在这种情况下,强行要求专业课教师在课堂上讲思政内容,要么“胡讲一通”,连自己都不知道哪里对哪里错;要么什么都不敢讲,刚一讲就收,把学生讲得云里雾里。如何让专业课教师从这样一种自在的、自然的状态转化为自觉的、自为的状态,是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关键。

构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育人命运共同体

1.提高专业课教师对思政课的认识。首先,要营造氛围。各级党委、宣传部门、文化部门、旅游部门等要大力营造立德树人的良好氛围,正确认识思政教育工作,提高专业课教师对思政课的认识,改善他们对待思政课的态度。其次,加大对专业课教师对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方面的宣讲、教育、引导。高校所有的二级学院的老师都应该组织起来,认真学习党的各种文件,加深对思政课的了解、理解和感悟。只有学深悟透,才能在自己的教学中灵活地加以运用。

2.学校党委加强顶层设计,对课程思政作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各级党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党组织都必须紧紧抓在手上。”高校党委要加强顶层设计,把课程思政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工作层面,对所有专业课教师作出明确要求。专业课教师讲思政内容不要突兀而要自然融入,讲到某个知识点时,恰当地点一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某个点即可。这样,长此以往即可形成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的协同育人效果。

3.构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育人命运共同体。第一,要加强交流沟通。既然要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那就要让思政课与专业课教师相互了解对方,懂得对方的特点、长处和优势,取长补短,交流互鉴,构建课程育人的命运共同体。学生犯错误了,专业课老师不能把所有责任都推给思政课老师,因为在专业课的课堂上,专业课老师没有尽到课程思政的责任;同样,学生技不如人,思政课教师也不能把所有的责任推给专业课老师,因为在思政课的课堂上,思政课教师也没有尽到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以及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的教育。思政课与专业课两类教师应该多沟通、多交流、多学习,多为对方着想,多为共同的教育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

第二,思政课教师要帮助专业课教师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巧妙地设计教案,运用好这些思政元素。既然专业课老师不熟悉思政内容,那么思政课教师就去帮助他们,从他们的专业课程中找出思政元素,和专业课教师一道探讨在专业课课堂中巧妙融入思政元素的方式方法,设计好教案,不要刻意去表达,而是水到渠成地自然融入思政内容。

第三,课程思政讲什么?各类专业课教师在自己的专业课程中主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业课教师能够把社会主核心价值观巧妙地融入自己的课堂,在课堂上自然地流淌出来,无声地浸润学生的心田。这就好比是江南丝竹,绵绵入耳,再加上思政课堂的“雷霆万钧”“山呼海啸”,就会形成气势磅礴的协奏曲,达到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最佳效果。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内在逻辑具有一致性,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都处于高校课程育人的命运共同体之中,任何一方不努力、不敬业都有可能导致育人工作的失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思政课教师也愿意同各类专业课教师一道,构建育人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高校更加美好的明天。

4.把专业课中的思政育人内容作为教务检查、学生考试、教师考核、奖惩晋升等的重要参考。高校对各类专业课教师作出课程思政的要求后,必须有相应的制度作保障。教务处要及时跟进检查,对课程思政做得好的老师要及时表扬,对于课程思政做得不理想的老师要帮助、分析、整改,必要时还要有相应的处罚。对课程思政的教学情况和教学效果,相关部门要有所考核,要有相应的奖惩措施,如举办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大赛、优秀课程思政教师教学展示、典型经验传授等。在教师的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方面,要把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

(作者系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副教授)

基金项目:重庆市职教学会2020年重点课题“思政课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研究”,项目编号:2020ZJXH282004;重工院骨干人才项目“构建高校课程思政育人大格局研究”,项目编号:GZY2020-GGRC-06。

2020-08-05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8876.htm 1 推动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