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剑锋 浙江剑锋加固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首届研究生班工学硕士,是我国加固领域的专家。曾任浙江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负责结构与地基方面技术工作的总工程师。系杭州结构与地基处理研究会咨询工作委员会顾问,浙江省建筑装饰协会技术顾问,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项剑锋自1988年便开始从事建筑物加固、改造方面的咨询、设计和施工工作。在30余年的工作实践中,一直致力于我国加固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 曹 菁
2005年退休以后,项剑锋创立浙江剑锋加固工程有限公司,并出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公司拥有20项加固改造方面的自主创新技术,在国内与国际都处于领先水平。项剑锋本人也先后被授予“世界名人”“中国骄傲·第10届中国时代十大创新企业家”“2015中国经济发展杰出人物”“推动建筑行业发展十大杰出贡献人物”等荣誉称号。
项剑锋说:“我今年已经75岁,虽然仍精力充沛,但毕竟年事已高。如何把我们的加固改造创新技术推广出去已是当务之急。对此我们已经有了初步设想,准备从两方面着手,一是从学校通过设立加固改造设计和施工方面课程,培养从事加固改造设计和施工方面的专业人才;二是创建加固改造培训基地,对有这方面需求的在职人员进行培训。”
成长之路 结缘建筑
1945年农历2月,项剑锋出生在浙江省温州市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工人,家里兄弟姐妹多,生活条件艰苦,这也使得他从小养成了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习惯。6岁时,项剑锋开始上小学。起初调皮不肯上学,后来慢慢走上正轨,成绩稳步上升。在温州市第一中学就读高中期间,项剑锋每个学期都被评为三好学生或优秀团员,并在高考时以优异成绩考取浙江大学土木系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
1968年,项剑锋大学毕业后,选择到宁海县工作。当时宁海县是一个经济很落后的县城,建筑行业只有建筑联社和城关工程队,设计力量相当薄弱。项剑锋在一个预制构配件厂劳动锻炼了两个月后,被抽调到建筑联社搞工程设计。1969年,宁海县百废待兴,需要大量规划和建设,设计人员紧缺,项剑锋刚到建筑联社就投入到设计工作中,并能够独当一面。
1978年,我国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在宁海县工作了10年房屋设计的项剑锋,考取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研究生班,他的研究课题是“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梁裂缝宽度计算方法的研究”,导师是我国著名的预应力前辈杜拱辰教授。1981年项剑锋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被分配到浙江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工作。
创业之路 服务社会
20余年加固和改造方面的研究与实践,让项剑锋拥有了多项自主创新技术。他带领团队所创造的高强钢绞线加固钢筋砼大梁技术,于1994年荣获上海举办的“94江、浙、沪城乡建设新产品、新技术展示会”金奖。伴随着行业经验的不断累积和创新技术的不断拓展,项剑锋先后担任结构研究室主任、结构加固和改造技术研究室主任以及负责结构与地基方面技术工作的总工程师,肩负起了更多的社会责任。
在多年的工程实践中,项剑锋深深体会到,这种加固工程必须采取设计与施工一条龙的做法。因为加固是一种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它与新建的工程不一样,不能随心所欲,必须考虑既有工程的实际情况。而许多既有房屋往往已经缺失设计图纸,对原有结构情况很难全部搞清楚,所以加固设计图纸在施工过程中往往要做多次修改才能完善。如果设计与施工不一条龙协同作业的话就很难顺利进行,容易出质量事故,而且责任不清。
为了实现设计与施工两项工作的有机结合,项剑锋专门组织了一支施工队伍。加固设计方案由项剑锋的工作单位浙江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出面,施工工作由一家土建施工单位出面。项剑锋以这种方式开展工作,提高了加固工程的质量和效率。
我国的加固技术还很落后,用得最多的是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法和粘贴钢板加固法。而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法本身存在一些弊端,因为抗拉强度极高的碳纤维布与抗拉强度极低的混凝土二者不匹配,当混凝土开裂时碳纤维布的抗拉强度仅发挥了百分之几的作用。这不仅严重浪费了国家资材,还给被加固结构留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钢板的抗拉强度虽然可以发挥作用,但粘贴用的胶是有机胶,10多年以后要老化。而我国的改造技术还很落后,基本上还处于空白状态。
为了改变我国这种落后状况,项剑锋从1988年开始,把在新建工程中使用的“无粘结钢绞线预应力技术”引用到加固改造工程中,创造了一套“无粘结钢绞线预应力加固改造技术”。这是一种主动加固法,利用曲线形或折线形的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产生的反向弯矩来平衡一部分外荷载产生的弯矩,被平衡掉的弯矩不会在结构上产生新的变形和裂缝。这种技术2006年经浙江省城乡建设厅组织的专家鉴定委员会鉴定,一致认为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无粘结钢绞线体外预应力加固大梁”技术已编入我国《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中,项剑锋是规范参编人之一。
1995年,项剑锋为了更好地在浙江慈溪市推广在新建多层房屋中应用锚杆静压桩的新技术,成立了宁波剑锋特种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承接了不少加固工程。大部分加固改造自主创新技术就是在这时期完成的。
2005年,项剑锋在浙江省建筑科学院设计研究院退休以后,成立了杭州剑锋加固工程有限公司。由于加固工程大多数在宁波地区的宁海县和慈溪市,第二年又将公司地址迁到宁海县,将公司名称改为宁波剑锋震宇加固工程有限公司。
2007年,项剑锋又将公司迁回杭州,注册资金由150万增加到500万,名称改为现今的浙江剑锋加固工程有限公司。凭借着国内一流的工程加固技术,项剑锋一路披荆斩棘,将创建公司逐渐壮大。他手握创新的指挥棒,带领团队一路前行,努力为社会创造价值。
求真务实 勇于创新
古人云: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项剑锋几十年如一日奋斗在结构加固和改造的领域里,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让更多先进的结构加固和改造技术服务于社会大众。他带领的团队更是以诚信服务广大用户,将用户的需求放在首位,把用户的事情当作自身的事情做。同时,他的团队不断推陈出新,在技术方面花大力气做研究,不吝啬时间和技术成本,誓要将最新的结构加固和改造技术呈现给大众。
项剑锋高瞻远瞩,锐意进取,自投身到建筑物的结构加固和改造领域后,便始终将技术创新作为自身追求,希望通过努力,让更多的建筑物通过加固和改造延续其使用寿命。
一个好的方案,好的设计,必须落到实处,必须经受实践检验,才能不断改进,不断完善。项剑锋在加固改造领域中的20余项自主创新技术就是在不断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在进行“锚杆静压桩在新建工程中应用”研究课题时,为了更好地推广这种先进的技术,项剑锋停薪留职了2年,使这种技术在慈溪市得到大面积推广,现已应用于数百个工程,改变了先压桩再建房的传统做法,大大缩短了施工工期。而且在慈溪市中间有硬土夹层的地质中,还大大降低了工程造价,深受当地用户的欢迎。
为了使自己拥有的20来项自主创新技术能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推广,项剑锋委托一家代理公司利用自身的创新技术转化成6000万元无形资产,在香港注册了剑锋加固改造工程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加固改造工程是我国建筑业新兴的一个领域。未来,我国新建工程的规模将会越来越少,既有房屋的加固改造将会越来越多。项剑锋表示,今后,公司准备改变发展模式,由施工为主改为以技术管理为主,在各地成立分公司,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今后公司准备把技术团队组织好,然后将自己的创新技术推向全国,推向国际。
(本文配图由浙江剑锋加固工程有限公司提供)
——记浙江剑锋加固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项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