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务部办公厅等8部门发文,正式启用家政服务信用信息平台。新的信用平台对所有家政企业、服务员和消费者开放,不设任何门槛,鼓励更多企业和服务员加入平台,并引导家政服务消费者优先选择信用记录良好的家政服务企业和家政服务员。
舆论声音
《人民日报》海外版:此次《通知》的印发,给家政行业打了一剂“强心针”。无论是强化信用平台应用,还是支持家政服务员进社区,抑或是引导家政服务员使用“家政信用查”手机APP,这些新政策都有助于行业本身更加规范化,实现良性发展。
《深圳特区报》:建立家政服务信用信息平台是个三方共赢的举措。对消费者来说,经授权后,可依法查询家政服务员信用记录,增加对家政服务员的了解和信任,促进消费者选择多样化,把好聘用保姆的资质关;对家政服务员来说,可展示良好的信用记录和职业能力,信用记录良好的家政服务员更易被消费者和家政服务企业选择,增加工作机会,提高服务收入,提升家政服务员的职业荣誉感,但如果信用差或有相关从业“污点”,将很难再被雇用,一些“问题保姆”便自然而然地被淘汰出局;对家政企业来讲,既有利于内部员工管理,也可展示企业的良好形象,但同时要接受消费者监督,进行诚信经营。
《工人日报》:建立家政服务业信用体系将保障家政服务消费者、家政服务员和家政服务企业的合法权益,同时促进消费者选择多样化、服务员提升职业荣誉感、企业诚信经营,促进行业治理体系现代化。
环京津新闻网:对家政人员来说,信用记录良好的,更易被消费者和家政服务企业选择,会增加工作机会和提高收入,如果信用差或有盗窃等“污点”,将很难再被雇佣,一些贼保姆、毒保姆自然而然被淘汰出局。而对雇主来说,在相关授权情况下通过平台查看家政服务人员的信用信息,也增加了对家政服务人员的了解和信任,雇佣家政服务人员心里就踏实和放心多了。
本刊点评
近年来,我国家政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家政行业从业人员超过3000万,但信用缺失问题较为突出。家政服务员隐瞒真实信息、不按合同约定提供服务,甚至偷盗雇主钱财、伤害老幼病残等新闻频频曝出。这些现象不仅损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也扰乱了家政服务市场秩序,制约家政服务业健康发展。
现实生活中,家政服务行业几乎没有准入门槛,既没有专门性法律法规约束,也没有相关入职审查机制,一些中介机构为了赚钱,对保姆等家政服务人员的身份信息不核实,对其人品、能力等情况也不把关,甚至知道有盗窃、伤害老幼病残等前科也刻意隐瞒,目的就是把家政人员“推销”出去,大肆赚取中介费。但对雇主而言,没有一个查询信息平台,只能听中介公司一面之词,很难了解到真实情况,想雇佣一个信誉和服务水平较好的家政人员,往往要靠“撞大运”,如果不慎招来贼保姆、毒保姆就遭了秧。
据商务部服贸司司长冼国义介绍,新启用的家政服务信用信息应用系统主要包括“家政信用查”消费者端和服务员端2个手机应用程序App,归集各地家政服务企业和家政服务员的信用信息,并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共享。自去年底以来,已归集1万余家企业的信用信息、800余万条家政服务员信用信息。
对包括中介在内的家政服务企业来说,如果刻意隐瞒所属家政人员的信用信息,一旦遭投诉或查处被记录在案后,生意肯定会受到影响,这就倒逼家政服务企业规范自己的经营行为。对家政人员来说,信用记录良好的,更易被消费者和家政服务企业选择,从而增加工作机会和提高收入。家政信用信息平台提供了社会相互监督的网络空间,在促进行业诚信和规范的基础上,必将推动家政服务行业走上一个良性循环的健康发展之路。
当然,抓好家政服务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只是推动家政服务业健康发展的其中一环,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让家政服务业从业者规矩从业、高质量服务,还得从行业规范发展、制度管理完善上下功夫,在家政机构的成立、运转,以及从业者的筛选、培训、监督等方面,应有更加严肃细密的制度安排。要对行业采取严格监管措施,对从业者的职业素养、专业技能、道德品质等方面进行培训和考核,将一些有盗窃、虐待老人或孩子等劣迹和前科的人员列入“黑名单”,实施全行业禁入。让保姆等家政服务行业走上一个良性发展的道路,让雇主享受到踏实、安心、优质的家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