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产业助脱贫 幸福进家门

四川眉山市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构建“一村一品,一户一业”产业新村格局,不断为决胜全面小康聚集内生动力

□ 本报记者 何广丙

同意村的柑橘果实累累,玉龙村的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百家池村的瓜果满山遍野,幸福古村的脆红李挂满枝头……记者近日走进绿意盎然的东坡故里四川眉山市,探寻该市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推动乡村振兴“旧貌换新颜”的破题路径。

产业助脱贫,幸福来敲门。近年来,为强力推动贫困乡村区域性稳定脱贫,眉山市紧扣“583”农业产业规划,因地制宜,把发展晚熟柑桔、设施葡萄、生态茶叶等农业特色产业,作为决胜全面小康的创新之举来抓,创新构建“一村一品,一户一业”产业新村格局,变政策输血脱贫为造血式扶贫,力促困难家庭收入形成多元格局,不断为决胜全面小康聚集内生动力,全市呈现出“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幸福美丽乡村景象。

同意村:产业脱贫有新招

“过去同意村十分贫困,交通不便,道路全是泥巴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现在依靠党和政府的脱贫攻坚政策,全村已100%打通连户路。”同意村党支部有关负责人说。

同意村位于仁寿县虞丞乡,是一个山中小村子,该村共有765户2278人。全村以山地为主,土地贫瘠,水源奇缺,曾是人人都想逃离的市级贫困村。

如今的同意村,通过脱贫攻坚的好政策,已经摘掉贫困帽,换上了新面貌。

“这一片柑子园都是我的,这些年卖了七八万块钱,今年丰收在望。”村民老张说起话来底气十足,“现在我们的日子真的是比城里面都舒服,有了钱,把房子也改造了,现在的路、水、天然气都通了,住起巴适得很。”

脱贫攻坚,不仅使群众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在产业发展、致富方式上不断创新举措。2016年4月,同意村采用支部+协会+公司+农户经营模式创立了党员种植示范基地,并带动群众发展柑橘产业2640亩、蜂糖李200多亩、红果参10余亩,规模产业形成优势带动。

虞丞乡地处深山,是仁寿县脱贫攻坚的一块硬骨头。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效,虞丞乡在拓宽增收渠道、稳定收入上下功夫,坚持把农业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把劳动力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仁寿县虞丞乡党委书记凌涌说:“脱贫奔小康,我们不仅把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作为工作重点,更是把全体群众的利益和整体产业的发展,进行统筹规划。历经几年的艰辛努力,同意村产业发展了,已基本形成规模效益、特色效益,群众已经享受到了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全乡的农旅融合发展规划,打造天府南门滑翔伞基地、生态农副产品配送基地和生态旅游目的地,推动传统农业向新型农村持续转型。”

玉龙村:变“输血式脱贫”为“造血式扶贫”

“2014年,因母亲大病致贫,在村‘两委’的帮扶下,购买了大病保险+基本医疗,并提供就业岗位,同时帮扶我家发展种、养殖业,2019年人均收入达到1万多。”日前,说起家庭收入的多元格局,家住眉山市东坡区富牛镇玉龙村6组村民江涛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变“输血式脱贫”为“造血式扶贫”,东坡区坚持扶贫扶智两手抓。据玉龙村村支部书记罗建国介绍,玉龙村地处岷黑快速通道,近年来坚定走乡村振兴发展路子,利用荒山荒地种植水果,带动养殖业同步发展,走一三产业融合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之路,不断为村民致富奔小康提供有力支撑。

2017年,玉龙村委牵头成立四川千农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发展水果种植。经营中,千农公司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坚持以“造血式扶贫”为方向,切切实实把产业扶贫“扶”出质量。

为帮助困难群众稳定脱贫,千农公司吸纳8户贫困户以土地或资金入股,并承诺年底公司保底分红,确保贫困户取得稳定收益。为帮助贫困户增收,千农公司招聘该村10余户贫困户务工,主要负责柑橘种植、管理等。平均每人每天工资收入为100元,稳定工资收入达3万元以上。

如今,玉龙村种植紫花樱桃260亩;脆红李、凤凰李400亩、柑橘100余亩,预计今年销售可达200多万元。千农公司打造出一片集旅游、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果园,吸引大批外来游客,将持续带动困难群众增收致富。

百家池村:“微阵地”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百家池村位于青神县高台镇,属于西部地区典型的丘陵地区,耕地紧缺,老百姓手握1000余亩林地,却无效益可言。作为创新打造“邻里中心”载体平台的排头兵,在村支部书记刘如祥的带领下,村民通过改酿改种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全村人均年收入从2014年到2019年连续翻了两番,达到32,100余元,成为远近闻名的“特色村”“富裕村”。

“以前一亩地的产出还不是很多的时候,村里兴建基础设施,大家齐心协力,换来了村里的几年大发展,现在群众家家发展椪柑、蔬菜等产业,要协调发展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就有了一些困难。”去年末,刘如祥把自己的担忧写在了脸上。

为持续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青神县、乡了解情况后,与刘如祥一起直面这一问题,依托闲置农户房屋、村民聚集区林盘等场地征求群众意见,因地制宜打造“亲民、友好、开放”的微阵地——邻里中心。

“村里面的道路倒是修好了,开车方便了,但是道路边上没有沟渠,一下雨水就从道路流进我家院坝。”村民郭志华通过微阵地平台“邻里中心”反映。党员干部获悉这一问题后,经过研究,在村道的进一步建设中,彻底解决了乡村公路排水隐患问题。

除了及时了解群众困难、建议,该村还依托邻里中心开展农业技术的“百家讲堂”等系列活动,将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邻里文化寓于活动而贯彻于日常,让乡风文明之花绽放乡间。

目前,该村178户社员加入了百家椪柑专业合作社,柑橘种植面积3500余亩,其中标准化果园超过2000亩,全部纳入了统一质量管理体系。同时,还发展了千亩蔬菜产业,成为该县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村。“微阵地”已成为化解邻里矛盾、汇聚社情民意、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村民幸福指数的重要载体。

2020-07-28 四川眉山市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构建“一村一品,一户一业”产业新村格局,不断为决胜全面小康聚集内生动力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8631.htm 1 产业助脱贫 幸福进家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