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辉耀
从“世界工厂”到科技创新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已经逐步转向创新驱动发展。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进程中,香港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在珠江三角洲区域,香港不仅是货物和资金的流转站,更是一个国际化优秀人才的聚集中心。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香港可充分发挥其国际化人才中心的作用,为湾区发展提供更多金融服务、科学研究和企业管理等领域的高技能人才。与此同时,作为一个连接内地和港澳的广阔平台,湾区意味着香港的企业家和创业者将拥有超过7000万消费者的巨大市场。
在全球化发展新阶段,知识和信息成为新的“金矿”,人才则是让“金子”发光的关键因素,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我们应充分利用大湾区发展机遇,鼓励来自香港的青年才俊登上湾区发展的逐梦舞台,通过人才流动让整个湾区建设共享“人才红利”。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快捷的交通线路使“一小时经济生活圈”逐渐成为现实,为大湾区内部人员流动提供了优质的硬件支持,对推动企业家、学者、高校学生等人才交流合作具有重要作用。
要想最大程度调动人才交流、激发大湾区人才潜力,不仅需要升级基础设施,更需要进行管理创新。由于粤港澳大湾区跨越三个关税区,包含三种流通货币和司法体系,现行管理政策中还存在一些阻碍人才流动的限制,消除这些限制,真正落实对港澳同胞的“国民待遇”,是未来激发大湾区发展活力的关键一步。
推动湾区居民公共服务一体化,特别是让港澳特区居民能够在大湾区内享受与内地居民同样的住房公积金、社会保险和教育服务等公共服务。有关部门可开设专属业务窗口,以便利和简化特区公民办理相关业务。
统一大湾区对金融、法律和会计等行业的从业资格考试认证标准。目前,内地和港澳对一些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考试认证标准不统一,特区居民不能参加内地组织的相关行业的从业资格考试,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港澳人才在内地工作的积极性。有关部门应逐步取消这种限制,组织相关行业协会统一从业人员资格认证标准,调动港澳人才来内地发展的意愿。
目前,香港高校与内地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实习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应当考虑增加项目数量,扩大项目规模。来自香港的高校学生通过学校组织前往内地实习,有利于增进香港学生对内地就业情况的了解,增强他们毕业后前往内地就业创业的积极性。若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大幅增加这种实习项目,将提高港澳籍高校学生去往广东工作的积极性,进而推动湾区人才流动。
香港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独特的重要作用,未来香港的转型发展,对香港本身更是对整个国家的发展都至关重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流动,将进一步激发湾区建设活力,更多香港青年才俊将登上更加旷阔的逐梦舞台,香港这颗“东方之珠”也将折射出更加迷人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