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区域观察

“轨道上的长三角” 助力区域融合发展

□ 王玉星

复兴路上风笛响,同舟共济扬帆起。7月1日,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正式开通,沪苏通铁路也于当日通车运营。沪苏湖铁路串联起上海、江苏、浙江三地,线路全长163.8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沿途设松江南、汾湖、湖州等7座车站。沪苏湖铁路开通不仅为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提供了新示范,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注入了磅礴力量,也在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感、驶上快车道、奏响交通强国建设最强音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轨道上的长三角”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感。衣食住行皆为民生所必需。资料显示,截至目前,长三角已拥有22条高铁,动车组开行覆盖沪苏浙皖一市三省40个地级城市,让“1小时~3小时生活圈”变成现实。尤其是电子客票、网上订餐、自主选座、候补购票和刷脸进站等一系列便民利民服务举措的推出,更让“说走就走的旅行”倍感温馨。越变越“小”的长三角,不仅会大大增加沿线百姓的就业机会,也会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会不断提升人们日常出行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轨道上的长三角”助力区域融合驶上快车道。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今年,通沪铁路、商合杭高铁、连徐高铁等多条新线陆续开通。届时,长三角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3万公里,其中高铁超过5300公里,占据全国高铁网络的1/6。沪苏浙皖“无缝化”高铁网将为提升区域一体化运输服务能力按下“快进键”,车流、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将实现更好汇集,推动各地文化技术交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构筑出新的“高铁+经济带”版图。当然,“轨道上的长三角”也会推动5G网络、云计算和数据中心建设的齐头并进,引领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加速长三角区域融合进程。

“轨道上的长三角”奏响交通强国建设最强音。交通运输是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奋力从交通大国迈向交通强国是时代要求、历史必然。《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到2025年,铁路网密度达到507公里/万平方公里,高速公路密度达到5公里/百平方公里,5G网络覆盖率达到80%。铁路堪为交通强国“先行官”,一趟趟复兴号展现出的“速度与激情”,拉近沪苏浙皖一市三省的物理距离、心理距离,提升长三角“一网通办”水平,提振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激励广大干部更加聚焦“一极三区一高地”战略定位,奋力跑出长三角高质量发展加速度、奏响交通强国建设最强音,实现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七十多年来发展,三四万里地高铁。穿梭烟雨江南,驰骋城市乡村,“轨道上的长三角”如约而至。在这充满希望的季节,只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乘势而上、奋力奔跑,“轨道上的长三角”必将会给沪苏浙皖一市三省带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代,必将会为14亿中华儿女的美好生活添彩。

2020-07-09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7970.htm 1 “轨道上的长三角” 助力区域融合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