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小华 徐 颜 何 晓 金黄璐敏
近年来,传统产业一直在努力走转型升级的路子,通过科技加码,赋予企业新的生命力。同样,高新技术企业也不断加大校企合作,提高科研水平,打开高端应用市场,走上高质高速发展之路。
在浙江桐庐县,科技创新的氛围越来越浓。今年,桐庐县科技局以百名专家进企业、百家企业进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双百工程”活动为载体,围绕企业技术难题,与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院所专家教授以及企业开展对接,力促科技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通过借智借力、借梯登高,探索一条“自主创新+技术合作”的新路子,借用“外脑”为企业创新发展注入活力和加速度。
借梯登高 补强科技短板
5月18日一大早,桐庐县科技局党组成员钟罗洪陪同杭州中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研负责人前往浙江工业大学,与专家团队对接科研项目。这也是中水科技与浙江工业大学专家团队的第三次深入交流,按照计划进度,双方将草拟合作协议,开启产学研之路。
为中水科技牵线搭桥,是县科技局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双百工程”、力促产学研合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桐庐县科技局强化创新引领,实施新制造业计划,以“制定一套政策、组建一支团队、摸清一批需求、对接一批项目、培育一支队伍、开发一套工具、合作一批高校、打开一条通道”的举措,补强科技短板,全力打好科技成果转化系列攻坚战。
“我们希望通过开展‘双百工程’,帮助像中水科技一样有技术合作需求的企业,与高校院所进行产学研项目合作,播下科技种子,结出科技之花。同时,也希望通过‘双百工程’活动,集聚更多创新资源,进一步营造产学研合作氛围,让企业借梯登高,借助科研团队的力量来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说起科技服务工作,桐庐县科技服务中心主任赵芬娓娓道来。
借梯登高,浙江富春江水电设备有限公司这几年尝到了科技成果转化的甜头。浙富水电是一家专业研发、设计和制造水轮发电机组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水电设备领域有40多年的资质与业绩。
浙富水电作为桐庐县首批复工企业,在政府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制定了一系列疫情防控措施并严格执行,目前产能已基本恢复,生产有序进行。一季度实现销售收入约1.3亿元,新承接合同额约5亿元,其中海外订单4600万美元。
疫情之下,能保持良好业绩,与企业产学研成果丰硕密不可分。浙富水电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认可金属检测和绝缘试验中心。与西安理工大学联合组建的浙江富安水力机械研究所,经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联合专家组鉴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公司自成立之初便积极同浙江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大专院校在技术上进行沟通交流,并于2010年与西安理工大学合作成立浙江富安水力机械研究所,汇聚了公司以及西安理工大学水力机械方面的高层次人才,主要负责公司新型水力模型的开发、模型优化、CFD分析、模型试验等工作。2019年,浙江水利水电学院与公司共建了先进水利装备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
近年来,在市场投标过程中,模型机的同台对比试验体现了投标企业的技术水平。公司的产学研活动在模型机的开发和试验中、在公司解决技术难题和开拓产品市场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公司研制生产的40MW~60MW级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获评2019年度浙江省重点装备制造领域首台(套)和2019年度浙江制造精品。该产品流体水力开发是公司与西安理工大学产学研合作的成果,企业与学校取长补短,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特长,实现了“1+1>2”的双赢局面。学校总结相关成果于2019年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取得了丰硕的产品销售业绩,获得一系列重大合同。2019年,通过产学研合作,企业完成的大型灯泡贯流式水轮机、超高水头混流式水轮机转轮和超大型轴流转桨式水轮机转轮三项省科技厅新产品计划,经专家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这些成果大大增加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了产品利润,为公司在水电这个传统行业中技术升级走向高端装备制造打下坚实基础,也为疫情时期企业保持产值增长提供了动力。
借智借力 加快产品研发
当桐庐的大部分工业企业还在探底传统经济增长方式时,杭州科德磁业有限公司已将发展目光投向产学研合作之路,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的前瞻科技、学科人才、实验设施等优势资源,加快产品研发,促进科研成果落地。
杭州科德磁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11月,是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磁性材料与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电机、新能源、航天航空等高科技领域。
在企业生产车间,一块银色方块——烧结钐钴永磁材料引人注目,它的最大磁性能可达到33兆高奥斯特(磁性能单位,即MGOe),主要应用于航天航空领域,并已实现量产,打开了高端应用市场。此外,企业成功研发的铜镍铁永磁合金打破了国外垄断局面,实现国产化生产;铁钴钨、铁钴镍等特殊永磁材料也得到客户的认可与肯定,并申请了发明专利,为企业赢得了更大的市场空间。
在科德磁业实验室里,40多人的研发团队,每天都上演着“头脑风暴”。配方测试、工艺打磨……从最初的配料到产品加工再到产品的检验检测,每个环节都凝聚着团队的共同智慧。
这或许是因为企业负责人张保国本身就是一名研发人员的缘故,他深知研发团队、人才梯队建设对企业永葆生命力的重要性。2011年开始,张保国走访北京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兰州大学等在相关专业领域拔尖的院校,逐步打造了一支综合研究开发能力强的科技研发队伍,研发人员逾60%来自全国各地高校。
回头望,十五年。考虑到国际磁性材料的竞争,往往都是美日等发达国家之间的较量,这让企业成立之初就确定了必须驰而不息地走科技创新的路子。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对科德来讲,产学研这条路算是走通了。
一方面,科德与国内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紧密合作,搭建技术合作研发平台,形成一条科研与生产紧密相连的研发体系,最大限度减少生产与科研的脱节现象,使科研成果直接促进生产。另一方面,在企业自主研发的同时,又能借助高校、科研院所的高端设施设备,为企业研发项目提供专业的数据验证。
据了解,科德每年还从销售收入中提取约4%的经费用于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和自动化、数字化的改造提升。依托企业研发团队和高校、科研院所的“加码”,目前,企业拥有授权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38项,已申请认定了浙江省省级企业研究院、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
科德的产品90%出口欧美国家,在国内疫情期间,企业逐步推进复工复产,抢时间,赶订单。国外疫情暴发初期,企业又迅速进行战略调整,降低外贸业务比重,着重开发国内优质客户,果断接洽5G等新基建领域及无人驾驶领域,改变企业市场结构,赢得更大发展空间。今年一季度,科德销售收入达近5000万元,同比增长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