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信之声

治理冒牌医院要多方配合

□ 岁正阳

针对部分医疗机构利用“协和”等知名医院名义对外开展经营,日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对知名医院等机构被冒牌问题开展清理整治的通知》表示,决定以“协和”“华山”“湘雅”“华西”“齐鲁”“同济”“天坛”等知名医院被冒牌问题为重点,对知名医院等机构被冒牌问题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清理整治,切实规范市场主体经营行为。

知名医院被冒牌现象存在已久,这与其他商业领域“傍名牌”如出一辙,都是利用知名机构多年积累的品牌效应去获利。以拥有近百年历史的北京协和医院为例,因“协和医院”享誉中外,据新华社记者2018年通过第三方软件检索发现,全国竟有1700多家“协和医院”。这不仅让北京协和医院等知名医疗机构很烦恼,也让广大患者难辨真假,唯一获利的是冒名者。

如今,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从六个方面治理“冒牌医院”,既保护了知名医院等机构的字号和权益,又打击了医疗领域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利于规范医疗市场秩序,也保障了患者合法权益。

《燕赵晚报》发表的评论表示,从增量与存量同时入手,“冒牌医院”有望被根治。再加上坚决查处营利性医疗机构价格违法行为、严肃查处发布违法医疗广告行为、加强信用信息公示、完善清理整治工作机制,可以说对不良医疗机构的违法行为形成了全面治理的格局。一直以来,被曝光或被投诉的医疗机构违法行为,有望得到显著改善。对此,也有业内人士表示,这取决于市场监管总局提出的六方面要求能否真正落地。

对于如何让治理“冒牌医院”取得理想效果,中国经济网建议需要多方“配合”。首先,需要知名医疗机构配合。“协和”“同济”“天坛”等知名医院,既可以向市场监管部门提供自己被冒牌的问题线索,也可以依据《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维护自身权益,那么,现有“冒牌医院”不仅会受到行政之手治理,还有可能遭到被侵权对象索赔。如此,民营医院不敢再冒牌。

其次,需要各地相关监管部门配合。以冒牌的“协和医院”为例,分布在全国多地,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只有按照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部署要求统一行动,对当地“冒牌医院”一个不少地治理——该更名的更名,该处罚的处罚,“冒牌医院”才能被清理干净。如果治理中发现某些营利性医疗机构存在多种违法行为,恐怕还需要各地卫生主管部门、公安部门等积极配合治理。

此外,需要患者配合这种整治行动。患者在就医过程中也容易发现“冒牌医院”,有关部门应提供举报渠道甚至有奖鼓励举报,就能精准治理,提高治理效率降低治理成本。

2020-06-05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6939.htm 1 治理冒牌医院要多方配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