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晨露 吕啸龙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掷地有声。
铿锵的回声持续激荡在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近年来,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为主线,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旋律,以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为主抓手,着眼增强园区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率先实施营商环境系统集成改革,重点优化政务服务、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等“八大环境”,连续3年开展营商环境“建设年”“提升年”“深化年”活动,2019年综合实力、实际到账外资分别跃居全国219家国家级经开区第25位、第10位,“五最”全国一流营商环境示范区雏形初现。
深化行政审批集成改革
跑出政务服务“加速度”
“真没想到疫情期间开办企业还能这么顺利!”2月底,恰值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时期,同时江苏省市场监管登记注册平台处于调整阶段,“两期”叠加让前来办理企业设立登记的许倩倩没抱有太多希望。结果几个小时后,许倩倩就领到了徐州徐工融创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的营业执照,这让她十分惊喜。
为最大限度提升疫情防控时期的行政审批效率,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打破部门壁垒、促进业务协同,创新组建政务服务“一件事”专班,由项目服务专员提前对接需求,全程帮办代办,让前来办件的企业群众不用亲自跑窗口,就能办成所需事项,办理时限提速60%以上,在保障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大大提升了审批效能。
近年来,立足提升行政审批的集成化水平,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融合推进多证合一、多评合一、多规合一、多测合一、多审合一、多验合一“六合”集成审批,不断深化容缺预审、区域性联合评估、数字化联合审图等改革举措,每个工程建设领域项目可节省时间1个月~2个月、费用20余万元,为实现申请即审批、注册即开业、拿地即开工、竣工即验收、委托即代办“五零”快捷服务迈出坚实步伐。
建强高质量发展平台载体
锻造产业蝶变“硬支撑”
在徐州综合保税区的西北角,一眼望去是令人震撼的“工程黄”的世界。一台台刚刚在徐州工厂制造完成的卡特彼勒工程机械产品,正按规格、型号有序搭乘重型平板货车,一路驶向上海港,再从上海港漂洋过海至世界各地。
这是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集聚资源要素、畅通“开放之门”的一个缩影。作为全市“十大开放平台”之首、徐州接轨世界经济的重大平台,徐州综保区于2018年12月28日正式封关运营,成为赢得新一轮区域竞争的战略支点。卡特彼勒(徐州)有限公司总经理夏卫华表示:“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徐州综保区为卡特彼勒提供了及时周到的服务,卡特彼勒在江苏、在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决心不动摇。”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近年来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始终践行新发展理念,持续推进特色园区、创新园区、绿色园区、智慧园区、幸福园区“五个园区”建设,先后摘得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国家级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等金字招牌,成功跻身全省唯一一家国家“大中小企业融通型”创新创业特色载体、苏北首家省“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基地,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增创双向开放新优势。
推进生态环境治理
提升经济发展“含绿量”
PM2.5浓度60.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1%、降幅全市第一;优良天数比例53%、改善率全市第一;推荐总评分居全省园区第一,成功获批“国家绿色园区”……一连串耀眼成绩单的背后折射出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生态文明高质量”为导向、赋能现代产业园区绿色变革的坚强定力。
这几年,VOCs是大气治理的重点。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保持“为每一微克而战、每一刻都在战斗”的韧劲,革新治污思维、创新管控路径,率先推行工程机械行业差别化生产管控,建立应急管控“绿名单”“蓝名单”差别化错峰机制,对污染治理水平国内领先、稳定达到超低排放限值的企业或生产线,免予错峰或限产停产。
在“绿名单”的激励下,不少企业参与主动治污。但对于少数怀揣侥幸、散漫无章的,必须依靠强有力的监管措施——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用一张“金龙湖绿网”实现了。
在这张“网”中,6个镇(街)国标站投入运行、32个大气微站覆盖全域,配备2部颗粒物激光雷达、1辆走航车、2架无人机,做到污染在哪里、监控就覆盖到哪里,污染产生在哪里、巡查执法力量就赶赴到哪里,全面贯通“源头预警—过程拦截—末端治理”的治污链条。实施管控以来,挥发性有机物同比下降43%,PM2.5浓度同比下降10.8%,优良天数改善率全市第一,空气环境质量实现了质的提升。
创新企业服务模式
架起政企互动“连心桥”
“请问企业复工复产应该具备哪些条件?”“请问外国人工作许可证该如何办理?”“请问公司道路旁路灯设置可否根据天气进行调整?”几乎每一天,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营商环境“e企赢”平台上都会接到企业各种各样的咨询,而在当天,企业则一定会收到反映问题的答复。
这起因于去年6月22日,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印发出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服务企业工作机制》,规定对8大类正面事项和10大类负面问题,坚决做到有求必应、有应必答,无事不扰、有扰必查,全力当好企业“店小二”,做好“合伙人”,筑牢政企“命运共同体”。
2019年8月17日,为进一步畅通政企互动、提升服务效能,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建立营商环境“e企赢”平台,建立完善企业诉求闭环处理机制,依托“红黄绿”三级分类处置制度,对正常办理事项,每日定时向责任单位发送“绿色提醒”;对临期办理事项,提前3个工作日向责任单位发送“黄色预警”;对逾期办理事项,将“红色标记”移交纪工委专项督办,实现“政策集成、诉求受理、结果评估、效能评议”一站式服务。
“平时遇到什么麻烦,都可以通过‘e企赢’向街道、区里反映,非常方便。看来小程序也能发挥大作用!”徐州冠宇供用电工程有限公司咨询人在服务评价中这样写道。平台上线以来,一般咨询类事项5分钟内答复,特殊事项1天内解决,疑难复杂问题3个工作日内处理完毕,企业好评率达99.6%。此外,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还在17个重大产业项目设立前线指挥部,一线集中攻坚、协同发力,去年以来深入现场2500余次,代办事项3700余件,服务企业、服务项目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