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习近平总书记在徐州视察时深刻指出,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转型是一篇大文章,实践证明这篇文章完全可以做好,关键是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指引我国新的发展实践的指挥棒、红绿灯。徐州这些年取得的发展成绩,都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指示和新发展理念的结果。立足新起点,徐州市委提出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区域样板,这是推动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不断走深走实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徐州转型发展步伐、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促进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见效的有力抓手,体现了更高站位的贯彻自觉、更高层面的统筹推进和更高标准的系统升华。
□ 汪国强 孙文军 吕 浩
“我们要打造的'区域样板',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区域样板,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追求的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徐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周铁根铿锵有力地说。
在决胜全面小康、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徐州市坚定地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精神走深走实,进一步找准发展路径、提升目标定位、明确工作抓手,坚定不移用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实践,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确保徐州在新一轮发展中走在前列。
为什么要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区域样板
周铁根代表严肃地说,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引领新时代中国发展实践的重要遵循。去年,省委娄勤俭书记在全省高质量发展总结表彰大会上明确提出,徐州要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区域样板。去年底,徐州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就提出,要紧扣“三主”工作总思路,全力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区域样板。打造区域样板是深化落实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的政治使命。两年多来,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得到了中办回访调研组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肩负着总书记的厚望,徐州理应在贯彻新理念上树立更高追求、交出更好“答卷”,也有基础有条件立足新起点乘势而上,在贯彻新理念上提出更高目标、打造区域样板,这是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更是责无旁贷的政治担当。
打造区域样板是推动徐州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打造区域样板是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战略支撑。一方面要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增强要素集聚力;另一方面要占领产业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制高点,引领带动周边发展。娄勤俭书记讲:“新发展理念是制胜未来的唯一正确发展道路。”我们只有在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赛道上高点定位、打造样板,才能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更好集聚资源要素增创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才能不断巩固和强化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战略地位,牵引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突破。
打造什么样的贯彻新发展理念区域样板
周铁根代表认真地说,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区域样板”的重大课题,这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一个创新。我们在新起点上打造“区域样板”,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在过去贯彻新发展理念实践基础上的接续推进、全面提升。概括起来,就是实现“两高两强”,即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社会文明程度越来越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越来越强。我们要有这个雄心壮志,只争朝夕、攻坚克难,力争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优势。
实现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
一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跑出“加速度”。这些年我们紧紧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深入实施“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战略,锚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四新经济”主攻方向,从做强园区功能、完善扶持政策、用好产业基金、加快项目建设等方面系统发力,加快产业接续替代步伐,推动产业持续转型升级。
二是创新驱动要点燃强引擎。我们做到“三个提高”:提高科技支撑力,着眼构建完善的创新生态体系;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四新经济”比重。
三是中心城市要彰显高品质。建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以城带乡促进城乡融合。坚持对标国际国内一流城市提升发展标杆,高标准编制实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积极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深入推进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加快把“定位”变“地位”,努力做到“徐州之于淮海经济区如同上海之于长江三角洲”。
四是双向开放要构建新格局。围绕建强“一带一路”支撑点,深化与连云港、郑州、西安等重要节点城市合作,扎实推进交通设施互联互通、口岸平台共享共用,着力做好“东拓”“西进”文章。
五是乡村振兴打造升级版。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重点抓好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宅基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持续激活乡村振兴的动力源。
实现社会文明程度越来越高
我们在打造区域样板上更加注重推动物质与精神、生产与生活、个人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着力打造一个精神富足、文化繁荣、法治昌明、生态优美、市场青睐的近悦远来之城,真正使“样板”立得住、叫得响、受认可:着力构筑精神文明新高地、着力构筑文化发展新高地、着力构筑法治建设新高地、着力构筑生态建设新高地、着力构筑营商环境新高地。
实现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强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区域样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确保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扎实推进健康徐州建设、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关注弱势群体,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健全与物价变动相挂钩的社会救助联动机制,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发展残疾人事业,特别是做好困难群众的托底安置,努力交出更有“温度”、更有“厚度”的民生答卷。
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越来越强
我们把全面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作为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区域样板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障,全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党在徐州执政基础更加巩固,确保新思想新理念和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在徐州得到有力有效落实,确保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项阶段性目标任务得到圆满实现。我们不断健全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加强队伍建设。
怎样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区域样板
周铁根代表信心十足地说,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区域样板,是徐州发展面临的重大使命和重大机遇。我们坚持系统性思维、规律性把握、实体化落实,统筹兼顾、整体推进,找准牵引性抓手,拿出突破性举措,强化组织领导,科学组织实施,确保任务落实,全力打造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具有徐州特色的区域发展样板。
切实让新发展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落实于行
深化思想解放,对标新发展理念匡正发展思路、提升发展境界,自觉贯穿于作决策、定政策、上项目的全过程,坚决摒弃唯GDP论的落后观念,坚决跳出以牺牲安全、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政绩的发展歧路,真正使新发展理念成为全市上下发自内心的信仰和坚定的价值追求。锐意改革突破,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关系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勇于摆脱“地级市思维”、破除传统“苏北意识”、卸下老工业基地“包袱”,大胆探索实践,着力破除与新发展理念不相适应的体制机制障碍,摒弃不符合新发展理念的路径依赖,用改革的办法探索出一条成功的新路子。强化转型攻坚,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过程,就是推动发展理念、思路、方式转变的过程,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决心克难奋进、实现转型出关。
着力营造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打造区域样板是不一般的目标追求,需要不一般的干劲、不一般的氛围。各地各部门和各级干部坚决摒弃“等靠要”思想,大力弘扬“比学赶帮超”精神,在各项工作中比干劲、学知识、赶先进、帮后进、超标杆,真正在“比”中增动力、在“学”中强本领、在“赶”中争一流、在“帮”中强弱项、在“超”中谱新篇,全面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闯出事业发展新天地。健全完善综合考核体系,及时把打造区域样板的重点任务纳入考核范畴,加大督查考核力度,深化运用“三项机制”,大限度激发担当作为干事业的内生动力。把定期组织现场观摩作为重要抓手,推动各地互学互鉴、取长补短,形成你追我赶、争先进位、竞相发展的良好格局。
培育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典型
打造区域样板,就意味着要勇于作“示范”、善于当“领跑”。各地各部门强化勇立潮头、走在前列的追求,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胆先行先试、创新实践,因地制宜创造特色亮点,做到以点带面、争先创优、争创一流,努力在发挥次发达地区加速崛起中的引领作用、全国老工业基地和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振兴中的示范作用、省际交界地区协同发展的龙头作用、乡村振兴的典范作用、基层社会善治的典范作用等方面,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徐州经验、徐州典型,形成新经验、新典型层出不穷的生动局面,为全省全国发展大局贡献徐州智慧、徐州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