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小兰 冷天虹
江西赣州是原中央苏区的主体和核心区域、人民共和国摇篮。带着对老区人民的深切关怀,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莅临赣州视察,对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取得的重大进展给予肯定,并要求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一年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持解放思想、内外兼修、北上南下,以改革创新加快推进振兴发展,努力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新发展理念付诸实践
产业高质量发展如火如荼
今年是《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实施八周年。赣州市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围绕该意见明确的发展定位,突出打好主攻工业、精准脱贫、新型城镇化、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六大攻坚战”,努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纵深推进主攻工业。聚焦“主攻工业、三年再翻番”,强势推进“两城两谷两带”建设及各地首位产业发展,南康家具等千亿元产业集群加速发展壮大,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达2168家,居全省第一。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国家部委对口支援为契机,争取建好用好重大创新平台,中科院稀土研究院挂牌成立,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获批筹建。培育壮大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55%,增幅居全省第一。推行“人才新政”,新引进和培养产业领军人才18人、高层次人才275人。
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开展产业链招商、精准化招商、外资并购招商,2019年新签约项目520个,签约金额2579.33亿元。航空口岸实现临时对外开放并开通至泰国芭提雅国际航线,汽车整车进口指定口岸和进口肉类指定口岸通过验收。赣州港开行中欧(亚)班列370列,首趟“深赣欧”班列发车,赣州加速成为“一带一路”节点城市和国际货物集散地。
重点领域改革攻坚克难
发展活力竞相释放
赣州市坚持问题导向,敢于涉险滩、啃硬骨头,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为突破口,集中攻坚、协调推进,着力向改革要质量、要效益、要活力。
大力完善“放管服”改革。在全省设区市率先组建运行市行政审批局,率先上线综合政务服务App“赣州通”,作为数字城市建设成果在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展示。全面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市本级“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达91%,“放管服”改革取得革命性突破。
有序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两权”抵押贷款试点,率先在全省实现所有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5万元。有序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赣南蔬菜”利用赣州港货畅其流,走出国门,赣南脐橙、赣南茶油、赣南高山茶成为响亮名片。
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探索”入选中国改革年度优秀案例,寻乌废弃矿山治理成为全国样板。率先建立东江流域上下游跨省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赣江源生态补偿取得突破。
民生指向明晰具体
群众改革获得感与日俱增
赣州市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紧扣群众普遍关注问题,破难攻坚,让群众分享改革红利。
尽锐出战脱贫攻坚。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赣南老区实现历史性整体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37%。着眼于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创新产业扶贫“五个一”模式,覆盖带动88.5%贫困人口增收。在全国率先推出健康扶贫“四道保障线”,探索实施非贫困人口大病医疗补充保险。在全省率先创新实施“防贫保”,通过市场机制构建防止返贫机制。
着力抓好教育体制改革。纵深推进省部共建赣州市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创新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模式,做法获教育部肯定并在全国推广。
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效明显,得到国务院通报激励。推行药品购销“两票制”和“零差率”销售,解决了“以药养医”问题。创新推广“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模式,有效解决群众看病反复折腾的问题。
此外,党的建设、司法等各领域改革深入推进。赣州全面深化改革获全省考评“四连冠”,连续3年获全省高质量发展考评第一。赣南人民带着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奔向全面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