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经济瞭望

用“新劳动教育”树时代新人

近年来,浙江杭州市富阳区联合各乡镇街道、部门共同实施劳动教育实践体验活动,开辟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联合开展劳动教育的新模式

杭州市富阳“新劳动教育”实践中开心收获劳动果实的孩子们 (富阳区教育局供图)

□ 本报记者 吴宏林 余云全

□ 章振乐

田里“东倒西歪”,塘里“摸爬滚打”,地里“你挖我挖”……今年“五一”期间,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东洲街道红旗村举办了一场“红旗插秧”农事体验活动。孩子们和家长一起来到红旗村的稻田里,卷起裤腿、撸起袖子,学习插秧。虽然秧苗插得东倒西歪,但满满一片水田却像是插满了绿色的希望。

不仅“五一”期间,在富阳区的田间地头、工厂企业、家庭社会,这样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是常态。富阳区一直坚持区域推进劳动教育是“新劳动教育”理念的原创地、实践地,“新劳动教育”理念深深扎根于这片土地。

探索实践

劳动教育成了少年新课堂

2009年,富阳区富春第七小学为了让五谷不分、四体不勤的孩子们回归田园,爱上劳动,开辟了20亩“开心农场”,每个班级都要承包一小块菜地。一年级种蚕豆,二年级种土豆,三年级种桑养蚕,四年级种油菜,五年级种向日葵,六年级进行兔子养殖。孩子们通过种植、养护、收获、分享,充分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快乐,田间地头成为孩子们心驰神往的新课堂。

富春第七小学一年级小朋友羊楚依亲手种植、收获了一颗萝卜,她把萝卜用衣服包了一层又一层,带回家抱着睡了一晚上。这虽然是一颗普通的萝卜,确实是孩子心中的珍宝,更是“新劳动教育”的实践成果。

在富春第七小学的引领下,富阳区成立了新劳动教育联盟,建构起标准化、课程化的体系,让孩子除了收获快乐,更能收获知识、能力和价值观,劳动教育实践逐渐走上课程化、区域化发展道路。

据了解,富阳区设立以“新劳动教育”为重点品牌的美丽学校75所,推出实施项目149个。大源中学开设中草药课程,场口镇小学开设番薯课程,里山镇小学开设茶叶课程……孩子们在各具特色的劳动课程中获得真切的劳动体验,学习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树立劳动精神。

“‘新劳动教育’在富阳已经开展了整整10年。这10年,是坚守的10年,也是不断进步的10年。”作为“新劳动教育”道路上一位默默耕耘的探路者、实践者、亲历者,富阳区教育局党委委员、富春第七小学校长章振乐感触颇深。

整合资源

多渠道拓展劳动教育基地

富阳区在传统劳动方面有古法造纸、竹编工艺、豆腐制作等特色非遗传统项目,在现代新型劳动方面有造纸工业、光缆生产、球拍制作、水稻种植等特色项目,劳动教育资源丰富。全区多渠道拓展劳动教育基地,满足各年龄段学生参加劳动实践的需求。

一方面,各校按要求在学校内部设立劳动专业教室或劳动实践基地。如富春第七小学的“开心农场”、场口镇小学的“农耕园”、大源中学的三叶青基地等,为本校学生在校内开展劳动实践提供了场地与劳动载体。

另一方面,因地因校制宜,加强校外劳动教育场地或实践基地建设,扩展劳动教育空间,满足劳动教育需要。富阳区发布《杭州市富阳区中小学生“新劳动教育”实践体验活动方案(试行)》,组织全区44,000名3年级~8年级学生到“新劳动教育”实践体验活动基地参加劳动实践。目前已建立洞桥·贤德基地、永昌·唐昌基地、匠艺空间基地、花鹿原基地等16个基地。此外,全区正在打造100个各具特色的“新劳动教育”实践体验活动精品村;培育1000个接待规范和教育有效的“新劳动教育”实践体验活动示范农户,建立“企业+”“农户+”“村镇+”“工厂+”等模式的“新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并着力打造具有住宿功能的大规模劳动教育基地,为更多学校的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劳动实践平台。

科学设计

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据介绍,富阳区教育局推动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并通过多项举措,明确了劳动教育的目标,营造了全区重视劳动实践教育的良好氛围。

富阳区整体优化学校课程设置,根据各学段特点,要求每周上1节劳动教育课,并参加校内外劳动实践教育,努力实现从课堂育人到开放育人,从书本育人到生活育人,从知识育人到实践育人。

——基于对劳动教育的新认识、新要求,全区中小学对劳动教育的课程进行整体设计,构建“大主题、长周期”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例如,种植一种作物、完成一项任务或制作一件产品等,是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有目的的劳动实践,经历产生需求、设计方案、组织实施、评价反馈和完善提高等实践环节,开展探究学习、实践体验、交流分享、拓展创新的完整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在真实情景中,主动参与劳动实践,不仅体会劳动艰辛,也感受劳动价值与意义,逐步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提升劳动素养。

——基于劳动教育课程开展跨学科的项目整合学习、年段各异的主题学习、课题研究式学习、综合式展示学习,落实劳动教育目标。

例如,让一个土豆走进了各科课程,让学生们在语文课记录土豆,数学课算土豆,美术课画土豆,财商课卖土豆,把劳动与各科课程充分整合,实现了教学品质的提升和育人模式的改革创新。

十年耕耘

打造劳动教育“新品牌”

“我们以‘劳动教育树时代新人’为宗旨,力图让孩子们在劳动中学习生存发展的基本技能,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知道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富阳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方亮表示。

10年前,针对儿童自然缺失症、不劳动现象,富阳区就提出“新劳动教育”理念,并在全区学校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开发特色劳动教育活动与课程,组建区域劳动教育联盟学校,形成有完整课程体系、多样化活动、规范化管理的劳动教育基本格局。

近年来,在富阳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联合各乡镇街道、部门共同实施“新劳动教育”实践体验活动,开辟了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联合开展劳动教育的新模式。

浙江富阳的“新劳动教育实践”引发诸多媒体的关注、推介,有关领导、专家也都给予高度肯定,多次受到教育部表彰。2015年,富春第七小学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劳动教育实验单位,被评为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优秀案例,并作为基础教育典型案例入选《2019年中国基础教育年度报告》和教育部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14个典型做法之一。

劳动可以树德、可以增智、可以强体、可以育美,具有综合育人价值。富阳区委书记朱党其强调:“劳动教育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要支持好、坚持好,关键是要把孩子培养好。”站在新时代,富阳区教育人仍将砥砺前行、默默耕耘,在劳动教育中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20-05-25 近年来,浙江杭州市富阳区联合各乡镇街道、部门共同实施劳动教育实践体验活动,开辟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联合开展劳动教育的新模式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6358.htm 1 用“新劳动教育”树时代新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