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通民心 道民意 首场委员通道开启

六位全国政协委员就抗疫、就业、脱贫等话题,回应各方关切

5月21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一场“委员通道”采访活动。图为全国政协委员通过网络视频方式接受媒体采访。新华社记者 李 鑫 摄

□ 本报记者 付朝欢

□ 实习记者 安 宁

5月21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开幕之前,6位来自不同界别、不同行业的全国政协委员相约首场“委员通道”,就抗疫、就业、脱贫等话题,回应各方关切。今年的“委员通道”采访形式改为网络视频采访,政协委员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回答问题,记者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提问。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应注重医防结合

新冠肺炎疫情让今年的委员通道与以往不同,首个提问也从疫情说起。中国抗击疫情为什么能取得显著成效?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曾奔赴武汉一线参加抗疫。他表示,在前线能非常真切地体会到文化的力量、体制的力量和国力的力量,为这次能够取得抗疫的重大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是这次抗疫能够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医务人员专业的行动和高尚的职业精神得到了充分的、淋漓尽致的体现。

中医药也在抗击疫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中国医学科学院首席研究员王阶提到,疫情暴发初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医疗队驰援武汉,进驻武汉的金银潭医院南医区。到3月30日,南区收治的158例患者里,140例痊愈出院,其中有88例为纯中医治疗,疗效显著。他相信中医药只要能够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一定可以在临床救治中发挥作用,发扬光大。

经过这次疫情,如何完善公共卫生体系?“这场疫情之后,我们要痛定思痛,思考怎么能更好地完善公共卫生体制。”王辰强调,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要注重医防结合,“医”和“防”是两条线,只有医防融合起来,才能更有力地应对重大挑战。

他表示,在医学教育方面,必须要有一个真正的吸引优秀人才从医的机制,而且要有良好的教育体制来培养人才。“要想搞好医学教育,重要的是能够灿烂其职业前景,严格其培养过程。”

“在医学研究方面,国家要在构建医学科技创新体系上有更深刻的考虑。”他认为,应构建一个国家级医学研究机构,引领统筹整个国家的医学研究大格局;设立一个国家级的医学健康科学基金也至关重要。

最后一颗北斗组网卫星计划6月发射

北斗系统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性能要求最高的最复杂的巨型航天系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提到,“据统计,在中国入网的智能手机里面,已经有70%以上的手机提供了北斗服务。”

杨长风介绍说,北斗系统已经在交通运输、农业渔业、减灾救灾等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北斗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今年是北斗全球系统建设的收官之年,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已经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计划6月份择机发射,届时北斗全球星座的布局将圆满完成。”杨长风介绍说,年内全球系统建成以后,无论在世界的任何角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都会为我们提供满意的服务。

杨长风称,目前世界上已经有半数以上的国家在全球范围内使用北斗。

科技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杨长风介绍完中国大型北斗卫星的发展之路后,全国政协委员、佳都科技集团董事长刘伟,用一个实例分享了中国基层社区如何用科技抗疫。

刘伟介绍,在疫情高发的2月,广州市就有社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智能通道、智能摄像机、智能灯杆,使用远距离测温和人脸识别技术进行数据采集。这种善用技术的精准治理,使得疫情防控节约了一半的管理人力。

“作为以人工智能、轨道交通、5G为代表的‘新基建’能力,也极大地会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高技术领域的飞跃和超越。我也相信,随着我们新基建、新技术的不断提升,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会更加增强。”刘伟说。

建议用人单位提前进行人才筹备

就业、脱贫等民生关切也是两会热点话题。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将会有874万的应届毕业生,创历史新高。受疫情影响,大学生就业面临很大压力。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呼吁,希望用人单位逆周期而行,提前进行人才筹备,有针对性地投放一些计划,为企业未来发展打下更好的人才基础。

“今年由于疫情原因,就业工作压力确实非常大,‘最后一公里’确实比较难走,但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让我们看到了整个国家和全社会的努力。”杨振斌提到,现在大学生参军入伍、公务员招录、研究生招生、“三支一扶”项目等都有了大幅扩招,教育部还组织了48所高校对口支援湖北省高校的就业工作。“从上海交通大学与湖北工业大学联合举办的几场云招聘来看,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反馈还是不错的,这些都提振了我们的信心。”

杨振斌认为,一个人能不能称为人才,最终要看他对社会的贡献。“越是对国家和社会贡献大的岗位,越是有价值的岗位,越是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岗位,越是我们最能发挥作用的岗位。”他建议大学生们把眼光放得更开一点、更广阔一点,为择业就业留出更大的余地。

打赢脱贫攻坚战 靠干部群众实干、巧干、齐心干

今年正逢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在凉山,活跃着一支天天走村入户,“狗见了都不咬”的扶贫干部队伍。五年来,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有151名干部负伤,有23名干部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他们之中,尔古日体同志,是妻子眼中的工作狂,干部口中的“领头羊”,群众心中的主心骨,积劳成疾,倒在岗位上,生命定格在36岁。

就在两会开幕前一周左右,备受关注的四川省凉山州“悬崖村”——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全村84户贫困户告别了悬崖爬梯,搬进了县城新居,凉山脱贫任务啃下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

“脱贫攻坚有多难,扶贫干部有多拼。”在“委员通道”上,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主任达久木甲说,凉山是深度贫困地区,恶劣的环境阻碍了经济的发展,脱贫致富成为几代凉山人共同的梦想。

曾经一步跨千年,而今跑步奔小康。“64年前,凉山实行民族改革,彝族同胞一步跨千年,从奴隶社会直接跨入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今年年底,彝居群众将不落一人进入全面小康。”达久木甲表示,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打赢脱贫攻坚战,说到底靠的是广大干部群众实干、巧干、齐心干。从这个角度,就更能理解为什么凉山州紧扣脱贫攻坚排兵布阵,调兵遣将,选派上万名优秀干部下沉到农村基层一线。

2020-05-22 六位全国政协委员就抗疫、就业、脱贫等话题,回应各方关切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6300.htm 1 通民心 道民意 首场委员通道开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