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田孔社
面对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工作带来了不小挑战。一季度,山西省上下全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112.2亿元,增长1.4%;投资增长68.3%,稳住了“三农”压舱石,稳住了就业和收入。
疫情防控关键期,山西省委、省政府坚定地落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及时地迅速地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业农村的投资,现代农业出现的一些新业态吸引了社会资本大量注入,强农惠农政策措施的落地,增强了投资农业和农村的信心。
防疫春耕“两不误”
目前山西全省冬小麦从南到北进入扬花灌浆期,各地发挥粮食主产区优势,不误农时做好田间管理、农技服务和灾害统防统治,为夏粮丰收奠定了良好基础,也汇聚着经济复苏的力量。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山西省各地各部门防控疫情不误农时,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春耕生产,做到防疫、春耕“两不误”。
记者近日在芮城县天宜农机专业合作社东垆沿黄万亩小麦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看到,农机手驾驶大型机械正在进行病虫害统防统治。4台大型农机正在有序地喷洒杀菌剂,进行小麦病虫害统防统治。
山西芮城县委县政府紧盯高质量发展目标,精心打造5.5万亩优质小麦生产区,大力发展品质农业,助力黄河流域现代农业先行区建设。
“今年麦子的长势是近年来最好的,预计产量可能会创我种麦以来的新纪录。”山西永济市栲栳镇田村的家庭农场主王林在村中流转了1100亩土地,全部种着小麦。他说,目前小麦已从抽穗期进入扬花期了。今年的小麦长势比往年要好,叶子和茎都非常绿,而且也很精神,估计收成差不了,亩产能冲上一千一二百斤。
晁贞良是山西新绛县珍粮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因为合作社流转和托管的土地涉及白村、三泉村、双陀村、户家庄等5个村8000亩小麦,面积较大。所以春天早早着手备耕工作,晁贞良带着他的春浇团队,奔波在田间地头对小麦进行追肥和春浇,目前冬小麦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长治市早计划、早部署、早落实,在紧抓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抢抓节令,统筹做好春耕备耕各项工作,根据当前小麦苗情形势及存在问题,针对性地提出田间管理技术措施。一方面充分利用微信、电话等形式,开展在线培训、在线指导、在线答疑,指导广大麦农分散春耕,因地制宜地将各项技术措施落到实处,一方面深入田间地头,查苗情、查墒情、查病虫情,针对目前小麦生长存在的问题进行现场指导,为全年粮食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据了解,今年长治全市预计种植粮食作物面积约为425万亩,已储备各类农作物种子约1097万公斤,组织各类化肥11万吨、农药200吨、农膜3000吨,储备各类农机具28,612台,全市春耕备耕工作正有序推进。
山西天泽集团为确保春耕备耕,严把产品质量关,24小时不停工,采取四班三运转的工作模式,人停机不停,日产尿素4800吨。
今年开春以来,山西省交城县农业农村局积极开展农民种植意向调查,及时发布相关信息,搞好市场引导,落实订单生产,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持续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指导农民扩大农业标准化技术应用,大力推广渗水地膜穴播等高效有机旱作技术,组织实施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等项目,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和应用率。
“去年秋冬降水充足,墒情较好,如在春播前无大风失墒,将有利于春播,我们也将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服务,第一时间为春耕把脉。”交城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
守牢民生保障线
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凝聚人心,越是吃劲时刻,越要守牢民生保障线。一季度,山西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83亿元,增长10.6%,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8%,卫生健康支出增长26.1%。
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有力地促进了稳就业、稳人心、稳增收。就业一头连着百姓饭碗,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六稳”“六保”都把就业放在首位。
一季度,山西省千方百计减负稳岗扩就业,加快农村特别是贫困户劳动力实现就业,全省城镇新增就业7.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17.1%,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26.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微降0.1%。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寒意,一季度全省上下共同努力,稳住了经济基本盘,兜住了民生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