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蝉翼
本人本科时期在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第二工作室学习,作品多以铜版画为主,其中包含立方体系列、生存回忆系列、非具象系列等。作品多运用蚀刻铜版、照相制版等多种手段,意在表达非具象的情绪与感受和具象的物质现实之间的多重关系,探索宏观和微观两种视角下人们在备受挤压和承受变化的不同生活状态,以及当代人们普遍的生存体验。作品的素材来源于作者自己的摄影作品和对儿时回忆的速写,共同交织构成了实与虚、真与假之间的对立关系。画面中对同类元素之间的解构、重建、反复,是对现实的“物”的存在的反思。
后期的创作在主题上有了深入的探索和突破,更加注重挖掘人的情感、语言文字和视觉再现的关系。作品《话语》也将创作媒介拓展到版画媒介以外,这是一件由丝网版画、灯光、影像等多种媒介组成的装置作品。作品创作前期还有行为艺术的介入,作者本人在城市的街头随机寻找采访对象,并记录与这些受访对象的沟通过程。这样的行为在作品中的介入强调了语言、情感和沟通对于创作主题探索的重要性。
进入研究生学习后跟随唐承华老师的“版画综合媒介研究”的研究方向,不断地在版画语言、版画媒介的领域持续探索,开始尝试不同的媒介,持续探索语言文字、情感和版画本身之间的关系。《显现》系列作品材料利用布面、丙烯、丝网版等综合材料,探讨表达“阅读”或“思考”的意义如何显现和反应在我们的生活之中,还有对维特根斯坦的“意义只能显现”这一哲学问题的思辨。现阶段的创作思路和个人语言也逐渐清晰、明朗,“文字”和“语言”作为媒介一直贯穿在作品中。尝试不同的方式和实践对文字、符号进行解构,利用不同媒介的属性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情感的“视觉化编码”。作品《固态储存》和《红白蓝》系列就是初步尝试的成果。作品中利用二进制编译了具有情感象征性的文字、图像和声乐等,用纸张、纤维等综合媒介,通过丝网印刷后切割和重组、叠加来构成新的画面,揭示了情感的复杂性和难以感同身受的本质。后期的创作有利用数码、新媒体媒介的趋势,也是想利用不同复杂媒介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辩证来揭示“情感和思想本身具有不可言说的一面”这一根本的主题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