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赵庆国报道 为全面提升应对重大疫情和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能力,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线,持续增强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海市近日出台《关于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若干意见》(简称“公共卫生建设20条”)。目标是到2025年,形成统一高效、响应迅速、科学精准、联防联控、多元参与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推动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达到国际一流水准,使上海成为全球公共卫生最安全城市之一。
上海市副市长宗明介绍,从这次新冠疫情防控的实践经验来看,应对重大疫情和公共卫生事件,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的防控体系,只有防控体系坚强有力、防控的指挥灵敏高效,才能更有效快速地应对重大突发疫情。因此,这次“公共卫生建设20条”把完善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体系放在四方面、20条具体任务的首位。
宗明强调,完善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体系有三个关键点:一是要集中统一,必须构建统一领导、权责匹配、权威高效的公共卫生大应急管理格局;二是要智慧高效,依托全市“一网统管”平台,建设多数据、全方位、广覆盖的市级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建立疫情联防联控大数据智慧决策平台,实现当前态势全面感知、医疗卫生资源统筹调度、重大信息统一发布、关键指令实时下达、多级组织协同联动、发展趋势智能预判等六大能力;三是完善制度和预案,主要完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制度,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并建立定期修订制度,按照事件不同级别和规模,完善相应的应对处置方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表示,对于老百姓来说,上海的体系虽然看不见,但其实就在每个人身边。他说,这次上海对公共卫生体系的更新完善,有助于建设世界一流公共卫生体系,包括建设更完备的发热门诊、发热哨点等构成更灵敏的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