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视窗

寻求动态平衡 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 王克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必须从系统论出发优化经济治理方式,加强全局观念,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

按照系统论学者的观点,系统是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的综合体,即由若干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和运动规律的整体。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系统是下列诸要素相互作用的综合体:旅游业发展方式由粗放、外延向集约内涵、提高文化含量转变;旅游业增长动力由要素投入转变为更注重创新与创意驱动;推动旅游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增强我国旅游业的创新力、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

与文化深度融合

文化泛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文化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刺激旅游者产生文化旅游动机并能为旅游业所利用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文化。文化旅游是指以文化为核心吸引力和内在价值依托,在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中贯穿文化内在价值体验的旅游活动。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发展的实质就是把文化深度嵌入到旅游这个综合性产业发展中去。从某种角度来看,旅游发展是一种文化构建行为,是认识文化、挖掘文化、表现文化与传承创新文化的过程。文化在旅游发展中不仅占据着核心的作用与地位,而且被广泛应用于旅游发展工作中的各个方面与阶段。实现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增长点、提升发展软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是优化供给、满足群众消费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对“旅游系统”的认识,比较受业界认可的观点是“主体-客体-介体”说。根据在旅游活动中各自功能的不同,旅游系统构成有三大因素: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客体-旅游产品、旅游介体-旅游业与贯穿于其中的旅游活动。这些要素是以旅游的主体(旅游者)为出发点的,是以旅游者的旅游活动的最终实现为中心的,从本质上来说这仅仅是“旅游者的活动系统”。而为了帮助旅游者实现旅游活动,旅游业可以说起了很重要的中介作用,因而对旅游活动的实现功不可没。这种观点对当今的旅游界影响较大,也是导致旅游界大多注重旅游的经济属性,轻视旅游的社会文化属性,最终旅游业经营只重表面,缺乏内涵和深度的内在原因。这种对旅游的传统理解是一种狭义的旅游系统论,只是单纯、片面地以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实现为主线,而缺少对支撑旅游活动顺利实现的广泛社会文化背景的关注。这就需要从更广泛的大系统视角去认识旅游系统。

我国是民族文化资源大国,如何放大这一优势?要保护弘扬好优秀民族文化。建议启动实施优秀民族文化遗产专项保护工程,同时,支持民族地区有针对性地开展抢救性发掘和基础研究工作,打造民族文化的超级IP。比如,云南省用新文创赋能文旅融合,云南省政府与腾讯共同推出了“新文旅IP战略合作计划”,把数字内容和旅游场景进行深度融合,是用新文创思路在文旅领域进行的一次全新探索和尝试。在顶层设计层面,依据云南的文化和气质,提炼出了轻松、自在的“自在云南”的核心价值观,还为云南设计了一个全新的IP形象——“云南云”。在具体业务层面,牵引腾讯的线上内容业务与云南多元文旅场景相融合,为云南打造全新的文化旅游体验。包括影业、游戏、动漫、文学、音乐、体育等诸多业务,在云南各州市遍地开花,成为云南文化旅游的一大新亮点。

与生态深度融合

发展生态旅游的主旨是在不人为改变生态系统的前提下,让旅游者充分体验自然景观并感受地方生态文化,确保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是以了解旅游目的地文化、生态与历史知识,学习、研究、考察、欣赏特定景观,促进特色保护和区域文明程度提高,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最终使旅游者获得生态教育的一种专门层次的旅游活动。推动生态与旅游的深融合、真融合,聚焦生态中心建设,在顶层设计上融起来;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高质量发展上融起来;聚焦生态与旅游产品创新,在品牌塑造上融起来;聚焦构建融合发展机制,在形成合力上融起来。进一步强化生态与旅游一体化发展理念,不断拓展生态与旅游相融合的深度和广度,在组织结构、管理体制、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上形成一体化,在理念、载体、市场等方面实现共享融通。

引导旅游企业创建生态旅游品牌,让旅游者享受原生态的旅游体验。从政府、学校、媒体、经营管理者和社区居民这几个层面入手,进行自然观察、环境解说系统多样式的生态环境教育,做到环境教育媒介多元化、形式活态化、管理规范化,达到培养生态文明意识,真正实现生态旅游的环境教育功能的目的,推动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笔者曾担任过湖南省溆浦县副县长,对以旅游业与生态深度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感受颇深。最近,笔者又一次就此课题到溆浦县进行调研。溆浦县生态环境优势明显,把乡村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使其真正成为溆浦加快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溆浦县按照全域旅游的理念,配置乡村文化旅游资源、规划乡村文化旅游布局、推进景区建设、加强执法管理、融合产业发展,把一个区域整体作为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来建设运营和管理,实现景点内外一体化,做到处处是旅游景点、人人是旅游形象。溆浦县按照“开发一个景点、富裕一方百姓”的思路,推进乡村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带动就业扶贫,发展乡村文化旅游带动创业扶贫,引导旅游资源要素入股分红带动创收扶贫,开发乡村文化旅游商品带动购物扶贫,让更多贫困群众参与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共享发展成果,实现稳定就业、稳定增收、生活改善。溆浦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雪峰山东麓,总面积2907.3公顷,雪峰山东西麓地区集中了湖南全省40%以上的贫困人口,是湖南省扶贫攻坚的主战场。近年来,溆浦国家森林公园在旅游开发中,以山水资源为依托,以贫困乡村为重点,以森林旅游为平台,积极参与精准扶贫,使8个村、近万农民受益。以生态旅游促扶贫的做法,被湖南省政府命名为“雪峰山模式”。“雪峰山模式”做到5个融合:旅游产业与脱贫攻坚相融合,让贫困群众依靠生态旅游产业实现稳定脱贫;旅游产业与现代农业发展相融合,以好山好水好空气为依托,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将特色产品变为旅游商品;旅游产业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融合,让“好风景、好环境、好心情”常留游客心中;旅游产业与乡风文明相融合,使游客既看到生态“颜值”,又感受到文化“气质”;旅游产业与特色村镇建设相融合,让乡音遗韵成为看得见的美丽、留得住的乡愁。

与科技深度融合

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主要特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大改变和提升了旅游业的服务品质。加快推进旅游业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进步,互联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活力。数字科技与古老文物有机结合,涌现出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等一批精品之作,游客可以通过观赏多媒体文化节目、体验虚拟漫游、与文物交互互动;各地不少博物馆、文化景点,纷纷通过沉浸式体验技术的应用,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活”的历史。

重点是利用现代科技提升旅游业的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分阶段开展旅游景区的智能化改造项目,完善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植入人脸识别、指纹识别、智能感知设备、智能导游等前沿人工智能应用,对旅游景区进行智能化改造;探索利用区块链技术,升级旅游商业模式,实现旅游消费公开透明、交易安全高效。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技术与视频通信云技术,实时监控旅游状况与服务质量;建立实时景区信息发布与预测预警机制,预警客流并及时处理突发事件,提高旅游景区的应急管理能力。

(作者系湖南省委党校图书馆馆长、教授)

2020-04-03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4909.htm 1 寻求动态平衡 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