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瑾裕 何小华
1月9日上午,在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县——浙江省桐庐县城南街道大奇山路687号,面积3500平方米、投资2000万元的公益性“5060俱乐部”投入运营,从此“50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有了一个温暖的“家”。
“这个公益性平台真的是好,让我们志愿者有了服务的地方,也让退休老人有了活动休闲的好去处!”在俱乐部现场,来自城南街道的志愿者代表陈勇豪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
“5060俱乐部”是为50周岁以上女性和60周岁以上男性退休群体服务的公益性活动场所,由桐庐县人社局和桐庐农商银行共同打造,日常管理以退休人员自治管理为主。俱乐部内设有文体活动室、会议报告厅、养生餐厅、平价超市、各类业务窗口,还组建了5060帮帮团、5060艺术团、5060文体团、5060宣讲团等团体,为“5060群体”提供最贴心的志愿服务、最丰富的文化盛宴、最舒适的交流活动、最及时的知识解读等。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截至目前,桐庐县60周岁以上老人有10万余人,老龄化程度达25%左右,且退休人员规模不断扩大,近3年年均新增4500人。他们从职场人生进入到退休生活新阶段,生活内容、生活节奏发生了较大变化。如何将退休人员富余的时间、精力调动起来,最大程度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投身社会公益事业,是服务好企退人员的关键,也是各级政府一直努力破解的难题。
显然,仅靠政府和社区力量已无法满足当前企退人员的个性化需求,需要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企退人员社会化管理中来。为此,2019年以来,桐庐县人社局积极探索“党建联盟社银共建”新模式,将“退休一件事”等多项社保业务下沉至农商银行基层网点,有效缩短了群众办事路程和时长,实现就近“最多跑一次”,大大提升了群众办事满意度和获得感。
“5060俱乐部”的诞生,就是桐庐县人社局与桐庐农商银行“党建联盟社银共建”结出的璀璨花朵,是推动桐庐新时代文明实践、促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公共领域延伸、助推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打造“温暖桐庐”之城的创新举措,是提高退休人员养老生活质量,实现老有所聚、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助、老有所乐,助力和谐桐庐、平安桐庐、温暖桐庐建设的大胆尝试。
“5060俱乐部”规定,在俱乐部工作的志愿服务人员,白天可获得积分2000分;晚上可获得积分1000分。但凡参加俱乐部组织的志愿服务,根据服务时长,每小时可获得积分500分;为俱乐部志愿授课,每课时(一个半小时)可获得积分5000分。
与此同时,加入“5060俱乐部”的退休人员可以获得一张农商银行定制的5060服务卡,具有志愿服务记录(时间银行)和积分兑换功能,积分可在年老或需要时兑换相关服务,也可在“5060俱乐部”“丰收—云蚂蚁小店”抵现或兑换商品使用。
“下一步,‘5060俱乐部’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低龄助高龄’的互助养老形式,探索‘时间银行’的志愿服务模式,形成一代人服务一代人的长效机制。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医疗、家政等相关领域服务合作,搭建更多共建共享平台,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社会化服务内容。”桐庐县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