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宋 华
安徽泗县第一中学,其前身为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时任县令龚起翚创建并首任院长的“夏邱书院”,迄今已有347年的历史。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泗县籍举人张启佑为监督(即校长),将“夏邱书院”改办为泗州第一所“阖州公共学堂”——“泗州日新中学堂”暨“泗州师范传习所”,亦已113岁。
这所饱经沧桑的地方名校,相继培育出清同治年间进士、广西按察使胡燏棻;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进士,入翰林院,选庶吉士,授编修,直隶总督、山东巡抚杨仕骧;清光绪八年(1882年)文孝廉、北洋军阀邮传部长杨士琦;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庚寅恩科进士,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恩科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一等编修、陕西榆林府知府张启藩;清光绪三十年(1904)中甲辰恩科二甲第一名进士(金殿传胪)、湖南检察使、陕西榆林知府、中华民国国会议员、安徽省政府秘书长、书法家张启后;开明绅士、长江水利工程局局长、安徽省政府参事室主任苌宗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材部部长宋养初;“双百人物”孟二冬;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现任校长窦贤康、华南理工大学现任校长高松;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博士后研究员刘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童怀玮,北京大学教授刘运全,留美海归学者、国家千人计划科学家杨维冉等时代精英。
该校曾几易其名,数度迁址。新校区于2016年10月破土动工,2017年8 月全面投入使用,不足300天,缔造了当年建校、当年启用的“泗县速度”,刷新了学校迁建的全国纪录。从这一层面看,该校仅才两周岁多,是一座典型的“新校”。
走进泗县第一中学,记者发现,该校的两大育人特色——“品”的厚植与“质”的提升委实令人振奋不已。这两大特色就像两条不断交织的抛物线,而这两条曲线的走势和交汇,为我们呈现的正是一条“在推进素质教育中提高教学质量,在提高教学质量中推进素质教育”的“立德树人”之路,也是一个基础教育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成功样本。而这个难能可贵的样本所解读的,正是安徽泗县第一中学的低谷跨越之谜……
跨越“低谷”的教育逆袭
泗县第一中学虽然历史悠久,但由于受生源、师资、管理等诸多消极因素的影响,办学水平曾一度陷入周边同类学校的谷底。
“泗县一中曾经连续15年无缘北大、清华等高端学府。”谈起那一段让人不堪回首的往事,该校负责人感慨地告诉记者。
近年来,在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该校一改以往的低迷态势,一举逆袭成为令人啧啧称赞的“安徽教育先进集体”。
该校先后荣获一系列桂冠,包括安徽省示范高中学校、安徽省电化教育一类达标学校、安徽省首批智慧学校、宿州市文明单位、宿州市学校管理先进单位、宿州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先进单位、宿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先进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招飞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文明校园、安徽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并因“培优提质”成绩优异,连年受到宿州市教体局和泗县人民政府的通令表彰。
2019年高考,泗县一中包揽前三甲,囊括老五魁,本科达线再次突破千人大关(不含少年班、艺体生),占全县61%,600分以上考生占全县66.7%,8人跻身全县前10名,任务完成率比上年提升6个百分点。
泗县一中可谓成果辉煌、亮点纷呈。
亮点一:张冉同学以680分卷面成绩,荣膺全县理科第一名、全市并列第三名、全省83名,荣录北京大学。
亮点二:郭家彤同学以671分卷面成绩,位居全县理科第二名、全市并列第八名、全省238名,荣录清华大学。
亮点三:张思文同学以657分卷面成绩,名列全县理科第三名,荣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亮点四:刘硕、吴奥林同学以642分卷面成绩,并列全县理科第五名,分别荣录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亮点五:多名同学考入国家“双一流”院校,包括李博文荣录复旦大学,陈伯旸荣录南方科技大学,黄孟婷、周涛荣录中国政法大学,岳昕荣录中国传媒大学,陈焕荣录长安大学,吕涵、陈冠男荣录安徽大学,孙雯雯荣录安徽医科大学,姚硕荣录暨南大学,李昊东荣录东北财经大学,邢焕宇荣录华中师范大学,崔皓冉荣录北京工业大学,张颖荣录苏州大学等。
厚植“多元”的校园文脉
泗县第一中学尤其注重建设多姿多彩的“多元”校园文脉。
特色一:以传统文化增加校园文化底色。儒家文化,传承千年,是中国文化的主流,也是学生生命成长的深厚土壤。礼乐文化,让学生养心怡情。该校从抓礼仪教育人手,开展“互敬爱、互问好”“讲秩序、讲卫生”“正形象、正行为”和“尊师长、知感恩、有诚意、讲诚信”等文明礼仪系列教育活动。忠孝文化,让学生至诚至爱。该校校长认为,“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必须坚持让孝文化走进校园。智信文化,让学生慎思笃行。该校在“信”文化宣传上特别强调“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如设置诚信考场、签订守信承诺书等。
特色二:以班级文化彰显学子青春风采。该校要求每个班级每月都要布置好学习园地,既要体现学习的主阵地,又要彰显个性。如高考前有班级打出条幅:115天长跑,每天跑出一个精彩。
特色三:以博雅文化对学生进行品质教育。“博”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博学是为学的第一阶段。“雅”旨在引导人人懂礼仪知规范,摒弃感情粗粝、语言粗俗、行为粗野现象,使学校具有书院的风雅。
助力“高速”的发展引擎
泗县第一中学的“教育引擎”,就是它的主阵地——高效的课堂。那么,如何让“教育引擎”强大起来?
模式一:立德树人。所谓“立德”,就是思想道德教育在前。把思想道德教育,甚至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养成,放在最前的位置。所谓“树人”,就是老师的知识教学、学生的自主学习放在思想教育的后面。“立德树人”能够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一种科学的教育意识。为此,该校每个学期开学都会为学生做入学前指导报告,从思想和学习方法上进行指导,让每个学生在思想高度上对高中有个新的认识,以利于学生顺利快速地进入高中生活,收到良好效果;同时,该校还邀请专家来学校讲学,提高教师的教学思想意识。
模式二:务实创新。教育教学不仅需要务实,更需要创新,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为此,该校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探索教学新模式。其中,语文组做出表率,省级课题“主体补充式阅读教学实践研究”取得显著成果。
模式三:适性而为。该校遵循学习规律,提出了适性教育原则。要求每位教师都要科学备课,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课堂结构要合理、教学思路要清晰、教学知识要科学,作业布置不是量越多越好,而是要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如果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还要针对学生的特殊情况,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教学计划,进行一对一的教学,每周进行的“培优补差”工作就是如此。
模式四:高效课堂。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关系着学生的前途和学校的声誉,所以要守住阵地,打造高效课堂。为了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学校开展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采取“同课异构”方法对教师业务水平进行剖析解读提高,同样的教学内容,由不同的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目的是让教师在对比中发现自己、提升自己,进而提高整个学校的教学水平。
模式五:校长助理。该校作为一个普通县域高级中学,目前的校长助理竟高达84名。“为什么要这么多的校长助理?这些校长助理是怎样产生的?有什么作用?”该校负责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学生是学校的主力军,学生参与学校工作,可以增强集体主人公意识和积极主动性。为此,该校组建了学生校长助理团。按照这种制度,每班选举一名“校长助理”,全校有84个班,也就产生了84名校长助理。
校长助理负责收集、反馈学生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参与学校各项工作的督查与评估,协助校长处理有关学生工作,从而在全校构建起了一张完善发达的情报搜集和信息反馈大网,让校长对学生和教师的动态情况了如指掌,让学校得以及时总结工作和采取相应措施。
咸与“惟新”的逐梦情怀
谈及泗县一中跻身全省一流名校行列的梦想时,该校负责人深情地告诉记者,泗县一中新校训——“日新”,既是对百年名校的历史文化传承,又意味着对旧的思维定式的颠覆、创新与突破,运用新思维,创造新事物,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走在时代前列。
该校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信息技术,引入网格化评价机制。
定格:高一新生以中考入学单科成绩年级排名为“定格”基准,赋予每科满分1%/生保底分;高中新开地理、生物课程,分别参照该生政史、理化名次“定格”;复学、转入参照入学名次“定格”,复读学生以高考分数条排名“定格”。
升格:与高考单科成绩年级排名相比较,每提高一个名次升一格。比如,张某中考数学92分,“定格”为年级第八名,高考数学96分,跃居年级第六名,则该同学升两格。每升1格赋予满分1%/生。
降格:与高考单科成绩年级排名相比较,每下降一个名次降一格。比如,李某中考语文90分,“定格”为年级第九名,高考语文86分,降至年级第十一名,则该同学降两格。每降1格减扣该学科满分0.5%/生。休、转、退降1格/生/科。
绩效奖金分配:升格分-降格分=学科教师得分
绩效奖金总额÷总分=分值
分值×得分=学科教师绩效奖金数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当存在变成一种责任,当精神映照进实践与思维之中,泗县一中教育者忘却的是那些名与利的角斗,在他们的视角与视野里,只有对社会、对时代、对民族教育事业的一腔赤诚。
“未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手和臂就是杠杆,雄心在自己的胸中,心就是支点;脚比路长,心比山高,情比海深,爱无界限;培养好一个学生,托起一个家庭的希望,为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泗县一中校长如是说。
这就是泗县第一中学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也是他们永不遏止的逐梦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