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透视

创新实施“3356”机制 巩固提升脱贫成效

河北平乡县用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靠扶志扶智激发内生动力。目前,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降到601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2%

□ 邓树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不返贫才是真脱贫。”2018年9月,河北省平乡县以零错退、零漏评、96.27%的群众认可度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后,按照“靶心不偏、焦点不散、标准不变”要求,全方位深化扶贫领域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坚持“工作再加压、措施再加强、队伍再加力”,探索实施“3356”工作机制,用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靠扶志扶智激发内生动力,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成效。目前,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降到601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2%。

启动“三个一”监测预警机制,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掉一人

划定一条预警红线。围绕脱贫户稳定脱贫和坚决阻断致贫源头“两大目标”,确定一条监测预警线,按照上年度国家贫困线1.3倍和1.5倍标准,分别将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4160元的建档立卡非持续稳定脱贫户,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4800元的非贫困低收入户,遭受自然灾害、意外事故、重大变故等因素造成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民政特困供养人员、低保户、重残人员等“四类”重点人群纳入监测对象,建立预警工作台账。

建立一套监测体系。实行防贫防返贫县级中心、7个乡级工作站、241个村级联络点、706名村级预警员、1075名帮扶责任人五级网格化管理,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动态信息监测体系。对工作中摸排发现的风险户立即上报,农户也可自行提出申请,并随即启动响应程序。目前已识别监测对象4103户、7682人。

实现一个动态管理。组织预警员、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定期走访,及时了解收入支出、就医就学、住房饮水等情况,实现常态跟踪和动态监测。对有致贫、返贫风险的,及时启动监测预警。根据因病、因学、因灾等家庭收支方面情况,逐户逐人制定帮扶方案,做到标识清、底数明、措施实。同时,对收入远大于支出、年人均纯收入超过4800元、无返贫风险的,及时调整退出台账。

筑牢“三道防线”,确保做到不让一户因故致贫、因故返贫

实施政策帮扶。汇聚多重政策保障措施,因人因户,精准施策。对符合民政救助的给予临时救助或纳入低保;符合残疾人救助的帮办残疾证、给予生活补贴或护理补贴;对符合产业就业扶持的,免费提供技能培训,优先安排护路、保洁、护林等扶贫公益岗位等等。同时对纳入监测对象“四类”群体,按照每人50元标准统一购买防贫险,对住院医疗、家庭受灾、交通意外,年度累计最高赔偿10万元,子女上学年度最高补偿1.5万元。目前已赔付38起25.36万元,其中因学赔付14起3.58万元、因病赔付23起21.05万元、因灾赔付1起7260元。

实施产业帮扶。依托自行车童车、智能电动玩具、纸制品等县域特色产业,提供“家庭手工业、电商、脱贫致富小院”三种模式,由政府对群众购买缝纫机、注塑机、机床等设备给予相应补贴,开展电气焊、童车、儿童玩具等手工业十大培训,实施电商知识、常用技术、网页制作等电商十大培训工程,引导有劳动能力的,线下发展家庭手工业,线上进行电商销售,开启居家挣钱新模式。目前,已经扶持形成56个手工业扶贫片区,4个“中国淘宝镇”、21个“中国淘宝村”,建成1100多个脱贫致富小院,惠及群众7000多人,带动4400多人稳定脱贫。

实施社会救助。对因重大疾病或意外事故出现严重超支的农村家庭,在现有扶持政策范围以外,积极动员国资委定点帮扶协作组、工青妇群团组织、社会公益组织等社会力量,开展助学圆梦、生活照料、就业指导、家政培训、法律援助等帮扶,尽力减少因支出过大而出现新的贫困,防止已经脱贫的群众重新返贫,全力营造“多管齐下、广泛参与、帮扶解困”浓厚氛围。比如,平乡县公益服务协会先后自筹资金7万多元,利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假日开展公益帮扶行动,先后资助贫困学生140多人,发放慰问金3万多元。

结亲“五支队伍”,确保让贫困群众在扶贫路上有人帮、有人扶

县级领导带头帮扶。坚持从县委书记、县长做起,县四大班子领导齐上阵,把脱贫职责扛在肩,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级带着下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实行县级领导包乡镇、县直单位包村、党员干部包户的“包联机制”,每名县级领导分包1个贫困村、2户贫困户,定期走访帮扶、解决实际困难。2019年以来,先后深入基层开展帮扶510余人次,协调解决问题260多个。

驻村工作队主体帮扶。选优、培强驻村工作队力量,选派78名优秀干部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各帮扶责任单位组织力量定期到贫困村开展“心贴心、面对面、手拉手”帮扶活动,免费为群众理发、政策宣讲等。实施“一对一”结对帮扶,在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结对帮扶责任人基础上,对四类重点群体全部实现乡科级干部联系帮扶全覆盖。

村干部带头致富。将各村致富带头人纳入村“两委”干部重点培养对象,鼓励他们创新思路、带头致富,积极发展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目前全县村支书、村主任中致富带头人213名,占比达到64.5%。同时加强对村班子成员的培训力度,2019年以来已经培训3期、656人次,基层干部的能力和本领得到进一步强化提升。

平乡好人志愿服务。依托全县1.4万多名“平乡好人”力量,义务开展文艺演出、技能培训、就业安排等帮扶,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比如,平乡镇袁横头村成立“袁横头村好人理事会”,动员村民捐款近2万元,用于村民家中突发事故慰问金、助学金等,目前已带动周边11个村成立了村级好人理事会,形成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乡风文明。

爱心企业帮扶服务。组织实施“大手拉小手、百企帮百村”活动,241家企业与村建立了帮扶机制,一方面通过产业扶持,带动贫困村发展经济脱贫致富;另一方面建立长效帮扶机制,定期走访、定期慰问、定期解决实际困难。比如,仅“好孩子”一家企业,就辐射带动周边10多个贫困村50多家企业配套生产,惠及贫困群众900多人。

创新“六项机制”,构建管当前又管长远的防贫常态长效机制

“三到位”任务分解机制。一是把“事”分解到位,按照扶贫目标任务逐项制定方案,并建立任务清单。二是把“人”定责到位,每项扶贫工作明确一名领导干部负责,建立责任人清单,按清单督查要账,直至完成销号。三是把“时间”精确到位,将任务完成时间精确到天、明确到点,严卡各项任务既定完成时间节点。2019年以来,先后督办扶贫事项62项,通报批评6人。

“日清周调月结”督导机制。一是“日清”机制,定计划、建台账,做到目标实化、任务量化、措施细化,每天汇总当日进展,实行全过程清单式管理。二是“周调”机制,每周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度,督导施压、解决问题,加快推动工作落实。三是“月结”机制,查结果、促整改,真考实评、严格追究,组成11个脱贫督导组,不定期进行明察暗访。2019年已经开展集中督导3次,整改问题68项。

“三本台账”管理机制。一是建立年度任务总账,将年度扶贫考核情况拉出单子,做到全年任务心中有数。二是查明工作欠账,每季度对工作完成情况开展“回头看”,深入查摆问题、欠账及短板。三是建好整改台账,根据总账和欠账,结合上级要求和部门单位实际,建立整改台账,层层压实责任、明确完成时限,完成一项销号一项。目前,全县涉及扶贫有关单位及7个乡镇已全部建立了工作台账。

“三在村”服务机制。充分利用“八小时”以外的早晚时间,宣讲脱贫政策,倾听群众心声,做到吃饭在村、问题解决在村、感情融洽在村,拉近干群关系。2019年6月份,又创新成立县级领导“夜晚工作队”,每周拿出不少于3天时间,利用“晚自习”时间开展工作,先后开展帮扶1250余人次,帮助解决各类问题800多个。

“三干净”树新风机制。坚持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开展“村干净、家干净、人干净”评选活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10个专项行动、“五清三建一改”等,先后创建“美丽庭院”2万户、发放共享洗衣机253台,村庄更漂亮了,庭院更干净了、群众更精神了。

“擂台赛”比争机制。每月举办扶贫工作擂台赛,以电视问政的形式对各帮扶单位进行评比,县电视台、“智慧平乡”APP同步现场直播,县、乡、村、户实时收听收看,公开晾晒,一比就知道。目前已举办10期,先后有8个工作先进的单位作了典型发言,16个工作落后的单位表了决心,倒逼扶贫工作越做越实。

(作者单位:河北省平乡县委办)

2020-01-09 河北平乡县用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靠扶志扶智激发内生动力。目前,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降到601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2%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3321.htm 1 创新实施“3356”机制 巩固提升脱贫成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