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信之声

违背师德师风 我们就是要“零容忍”

□ 何 玲

近日,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严格违规惩处,治理师德突出问题。把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突出问题作为重点从严查处,制定具体细化的教师职业行为负面清单。针对高校教师性骚扰学生、学术不端以及中小学教师违规有偿补课等开展集中治理。一经查实,要依规依纪给予组织处理或处分,严重的依法撤销教师资格、清除出教师队伍。

《意见》下发后在社会上引起了热议。许多教师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做人的参照对象,所以人们常说“教师是镜子,学生是教师的影子。”因此,在任何时候,教师都要牢记使命,守住底线,做好育人工作。

笔者注意到,近期,高校教师性骚扰学生、违反师德师风问题频频被曝光。12月2日,有爆料称北京大学数学中心博士生导师冯仁杰男女关系混乱,以欺骗的方式同时与多名女性交往。12月6日,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一名硕士生在社交平台举报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教授钱逢胜涉嫌性骚扰。

12月16日,在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教师司司长任友群对该问题作出回应称,目前两所学校都对事件的处理结果进行了公布,对极个别教师性骚扰学生等侵害学生身心健康行为,教育部的态度一直是零容忍。

其实早在2018年11月,教育部就印发了教师职业行为的思想准则,明确规定教师不得与学生发生任何不正当关系,严禁任何形式的猥亵、性骚扰行为,并规定了严厉的惩处措施。此次《意见》印发,意味着教育岗位的“零容忍”标准提高了,违法违纪者将付出的代价应该更沉重。

西安网发表文章表示,这次印发的《意见》把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问题作为重点从严查处,可谓适逢其时。对于出现的违背师德师风的人和事,相关方面应当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保持对违背师德行为的高压态势。对于影响十分恶劣的教师,可以采取终身禁止教学的措施,这样才能给所有教师敲响警钟。

《湖南日报》发表文章称,师德就该是从教的“第一标准”。将师德设为从教的“第一标准”,缘于教书育人这份职业的特殊性。当然,也须防止师德师风这个“第一标准”的泛扩大化。“终身禁教”需要有明确的内容设定,否则既难以让人心生敬畏,也缺乏应有的操作性。应制定包含更多具体细节的教师职业行为负面清单,并加以厘清与说明。

2019-12-27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2908.htm 1 违背师德师风 我们就是要“零容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