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绪阔
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十二五”期间172个调水工程之一,是由河南濮阳向雄安新区生态补水的战略工程,也是全面提升濮阳水利设施保障能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基础工程,受益区总面积465万亩,其中濮阳市受益面积193万亩。
据了解,工程输水渠全长482公里,工程规划总投资42.4亿元,设计引水流量100立方米/秒,设计年引水量7.4亿立方米。濮阳市段84公里,规划投资22.69亿元,其中濮阳县段30.8公里,规划投资12亿元,渠道占地红线宽50米~60米,设计渠口宽30米,底宽10米,渠深5.1米,边坡比为1:2,纵坡比降1/7500,金堤以南为地上渠。濮阳县段建设任务为:衬砌渠道30.1公里,修建巡视道路30.8公里,建设倒虹吸1座、节制闸4座、沉沙池1处、桥梁57座,分水口门86座。濮阳市段5个控制性工程中有4个在濮阳县段,分别为金堤河倒虹吸、沉沙池、一号枢纽和老引黄闸复建工程。
濮阳县负责县段内工程占地的征迁安置和施工环境的协调工作,涉及渠村、海通、庆祖、子岸4个乡镇34个行政村。面对工程占地面积大、占线长、群众工作难度大等诸多困难和问题,濮阳县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历时2年,先后完成征迁资金7.7亿元,占全市70%;完成工程占地9244.15亩,其中永久性占地5384.8亩、临时占地3821.3亩、安置用地38.05亩,占全市70%;拆除房屋建筑物5万平方米,占全市80%;移除树木12万棵,拆除机井178眼,迁移坟墓约4000座,为工程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实现了工程提前竣工通水,为国家雄安新区重大战略决策提供了濮阳的战略支援。
为确保征迁工作顺利进行、项目工程顺利实施,濮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以县长为指挥长、常务副县长和分管副县长为副指挥长的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建设指挥部。县委书记、县长亲自过问,多次召开协调会安排部署,分管副县长具体负责,每天到现场召开早餐会,集中解决征迁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县水利局抽调50多名业务骨干常驻指挥部,吃住在一线;县督查局安排专人现场督导,按市指挥部要求对各乡镇建立台账,以台账督导项目进度;公安、信访、土地等职能部门抽调精干人员配合指挥部做好施工环境维持、信访稳定、征地解释等工作;各级审计部门提前介入,全程跟踪审计,确保资金安全;县乡指挥部办公室对每户的土地、附着物等补偿资金、补偿标准等内容全面公示,将包乡、包村人员名单和联系方式予以公示,不明白、不满意的群众可以随时反映,真正让群众明白、放心;有关乡镇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全乡镇干部职工牺牲所有节假日、走村入户进行清单复核、资金兑付工作,想方设法加快资金兑付进度,耐心细致做好群众工作,全力以赴服务好引黄入冀补淀工程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