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条

城市有“眼” “云”上共治

——探寻数字化应用与社会治理创新的杭州实践

编者按  敢为天下先,勇向涛头立。改革闯关、开放探路、创新赋能,浙江成为全国体制最活、开放程度最高、经济发展最快、人均收入最高的省份之一。近日,本报记者随中国记协、全国三教办、浙江省记协组织的全国行业类媒体“走基层 强四力”主题采访团,深入浙江杭州、绍兴、宁波等地,围绕社会治理现代化、优化营商环境、创业创新等进行主题采访。从今天起,本报特别推出系列报道,持续讲述“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的浙江故事。敬请垂注。

□  本报记者   王健生

场所用电安全当日告警数2,已处置;电梯安全当日告警数为0;独居老人服务当日告警数1,用电异常……12月16日,在杭州拱墅区小河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室的大屏幕上,“城市眼·云共治”系统实时呈现着街道各处的识别、分析、治理情况。

“城市眼·云共治”是小河街道与中电海康集团合作探索的社会数字治理模式,也是杭州首个接入“城市大脑”的街道层面的治理模式。

当日,记者走进小河街道,探寻数字化应用与社会治理创新的杭州实践。

“城市眼·云共治”破解治理难题

发现及时性、取证有效性和治理成本,一直是基层治理面临的三个难题。杭州拱墅区小河街道在2017年率先尝试利用监控探头资源和AI行为识别技术,开启了“城市眼·云共治”模式,有效破解了这三个难题,为基层治理减负出了实招,为高效社区管理和服务开了新路。

“城市眼·云共治”以城市治理难题为突破口,运用全球领先的AI行为识别技术,与社区、商家、物业、业委会、城管科、行政执法、市场监督、派出所等多方街域自治相结合,以大数据分析为指导,线上线下形成有效融合,探索城市治理精细化。

据拱墅区小河街道办事处平安办主任俞翔介绍,“城市眼”是前端现有监控点位的实时监控;“云”是获取数据后的节点分析;“共治”是线下各方共同参与治理工作。通过“城市眼”AI识别,24小时不间断地将问题信息通过App推送至网格员,再转至各个“云共治、微网格”公开告知,分三步处置,即商家自行整改、社区监督整改、执法保障。“这三部分是层层递进的,如果商家不自行整改,社区会马上跟进监督,如果不起作用整改不及时,将立即进行执法处置。”

三步环节中,群众自治共治在最前端,执法处置在最末端,做到7分服务、2分管理、1分执法。

这其中,识别和研判问题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协同共治”解决问题。

“这样一来,改变了原来视而不见、见怪不怪的状态,调动了各方积极性,而且避免了与管理对象的对抗情绪,回归了执法本意。”俞翔说,与过去相比,这种模式无疑节省了人力成本、提高了效率,也让执法过程更具有人性化。

俞翔举例说,共享单车乱停乱放也是城市治理中的一个问题,但在“城市眼·云共治”的模式下,这一问题不再难解。“我们把几个主要的共享单车企业和城管队员拉到一个微信群里,一旦发现乱停乱放现象,直接在群里通知相对应的共享单车企业,督促其处理,效率一下就提升了。”

大数据让城市治理更精准

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打造社会治理新格局的重要关切,需要持续深入地分析新时代的新变化、人民的新需求,创新解决方案。

“城市眼·云共治”系统通过对120余万个场景的深度学习,从围墙外延伸至围墙内,从城市管理拓展到社会治理,寻求基层全域治理。

据了解,这一模式起初只针对城市街域管理,如游商经营、出店经营、机动车违停、非机动车违停、违规宣传物、垃圾堆放、沿街晾晒、人员聚集八大类行为,时间识别准确率达到90%以上;2019年以来,该模式又新增了小区环境卫生管理、小区出入文明引导、保健品会销监管、小区电梯安全、场所安全用电、敏感场所管理、独居老人服务、孝心车位管理八大场景。

近年来,独居老人的数量和比重持续上升,对社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河街道,社区工作人员每周要去老人家中进行两次实地探访。这种方式直接有效,却难免产生疏漏,而且不够及时。过去也曾尝试给老人带手环、在厕所安装红外线感知设备等方式,但效果都不理想。2019年6月,小河街道326户独居老人家庭的电力数据接入“城市眼·云共治”系统,通过掌握独居老人水电数据异常情况,网格员会及时精准上门排查。

当前,“城市眼·云共治”模式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

有效实时精准的监管,不断挤压各类违规行为发生的时间和空间,让自治和自律初步形成。平均出店经营系统告警从267起/月,下降至今年80起/月;游商摊贩系统告警从788起/月,下降至461起/月。

通过大数据分析,科学安排巡查时段、区域和执法力量,做到精准有效。2018年8月启动至今,路面巡查队员减少45%。

“城市眼·云共治”让整改更自觉、职责更清晰、监管更有力、减员更增效、服务更精准。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真真切切地应用在城市管理中,但其最深远的影响是治理理念的变化。”小河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钱贤鑫受访时表示,过去,信息的流向从高到低,最直接处理问题的社区工作人员往往最后得到相关信息。现在,系统直接将异常信息推送给一线网格员,更加务实高效,把为人民群众解决问题真正放在了首位。

俞翔透露,今年以来,“城市眼·云共治”模式已由小河街道向拱墅区全面覆盖,共为10个街道提供服务。

目前,杭州市各个区县及社区的各种智慧治理应用渐成常态,为城市治理创新提供了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试验场。

致力于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杭州,已将大数据、信息技术与智慧治理融入了城市发展底色。作为数字应用与治理创新的先行者,重构治理逻辑、动态展现治理全景的瑰丽画面正在杭州徐徐展开。

2019-12-26 ——探寻数字化应用与社会治理创新的杭州实践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2839.htm 1 城市有“眼” “云”上共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