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视窗

“良心教育”铸造学校文化新样态

河北围场一中秉承“立德树人”教育思想,构建“良心教育”理念文化架构

□ 本报记者 宋 华

□ 黄瑞山

河北围场一中秉承“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提出了以“良心教育”为核心的办学宗旨,坚持“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的办学理念,追求“厚德立身 博学致远 知行合一”的教育理想,内化了“以德育德、以德养慧”的课程观念,一直以“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为校训,在工作学习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知本 求真 慎思 日新”的校风、“厚德严谨 精业爱生”的教风、“笃学勤行 正知正觉”的学风。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学校初步构建了“良心教育”理念文化架构。

“办良心教育”就是“校长凭良心治校,教师凭良心执教,职工凭良心服务,学生凭良心做人”。凭良心就是做应该做的人,做应该做的事,不惧困扰;良心教育,就是抓住教育的根本,做教育应该做的事,坚持本心。从教学上看,就是有教无类,分层教学,让不同学生有不同发展。从教育上看,就是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把学生看成是成长中的人。从后勤管理上看,就是不谋利于学生,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做好服务工作。

“转化一个差生比培养十个优生还重要。”“坚守良心教育,就要守住教育的底线和良知,把别人家孩子当成自己孩子,践行有教无类、分层优化的教学思想,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就是我们良心教育的初心。”该校负责人如是说。

法治其外,必德化于内。一个团队的文化就体现在每一个人不经意的一言一行之间,就体现在能否把学校的共同价值守望成为每个人的行为自觉。该校提出了积淀学校文化、厚实办学基础的文化管理思路。

搭建以“涵养”蕴含化育的物质文化。校园不再是一个问道求学、实验探索、锻炼心智的物理空间,也成了学生涵养品性、生命成长的心理空间。开放式的校门,左侧形似书架,右侧为“礼”字变形,取义知书达理,象征着学子高贵的品质。该校以校门和正对的综合楼为中轴线,设计建设“自强”“明德”“至善”三个文化广场;行政办公区和三个独立的教学区分别建造命名为“文”“行”“忠”“信”四苑,彰显学校从这四个方面教育学生成为有用之人的理念;六栋学生公寓之间打造“松”“静”“匀”“乐”四园等景观和园林,从空间布局上体现学校“存心尚朴,倾心化育”的理念。

建立以“规范”促进自觉行为的制度文化。该校建立一整套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出台《学校管理手册》,确立学校常规活动制度,调动师生自觉参与学校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让师生在自我教育中提高认识、升华精神。

构建以“人本”体现学校气质的行为文化。学校是传承文化的地方,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无不影响着学生,学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刻上学校的烙印。学校出台了《教师行为规范》和《学生行为规范》,并编排了《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歌》和《教师行为师范歌》,一系列规定动作和规范下的自由动作铸就了围场一中人特有的气质。

营造以“以德养慧”催化生命成长的课程文化。任何一所学校所要确立的办学理念,归根结底都要回到“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三个根本问题上。该校建立了“以德养慧”课程体系,落实国家课程校本化、开发适合学校育人目标的校本课程,让不同学生更加不同,促进学生个性化生命成长。

关注“每一个”,成就“每一个”。这是该校良心教育的教育观,也是该校教育理念的个性表达。教师眼里有所有学生,尊重学生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让不同学生获得不同发展,敦品励学为人生出彩奠基。多一把尺子,就多一个人才,就多一份出彩的机会。这是围场一中的评价观和人才观。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追随本心,无问西东。针对近几年优秀生源流失、民办学校争夺学苗、学校生源质量逐年下降等问题,该校采取招收音体美特长生、联合办学等方式,为学困生寻找学习门路。导学探究式实效课堂、自主活动式社团、竞赛评比类多样活动、讲座拓展类校园讲坛、社会实践延伸式活动,各种育人样态百花齐放、竞显其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成为最好的自己,形成了“低进高出、高进优出、优进尖出、弱进特出”的良好态势。几年来,该校高考质量逐年攀升,本科上线率超过90%,重点上线人数突破200人大关,其中,周航、李姝承被清华大学录取。

2019-12-12 河北围场一中秉承“立德树人”教育思想,构建“良心教育”理念文化架构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2224.htm 1 “良心教育”铸造学校文化新样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