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视野

创建生态宜居样板 提升乡村颜值

四川会理县人居环境整治攻坚首战告捷

□ 本报记者 李秀丽

□ 陈 宏

如何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四川省会理县认真组织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2018-2020年行动)”,将人居环境综合治理作为全县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标志性战役,做到精准目标、精准施策、稳扎稳打,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了完成全县农村户厕改造硬任务,会理县2019年度投入495万元(其中中央和省下拨195万元)用于“厕所革命”。在推进“厕所革命”行动中,该县农业农村局积极探索创新工作,切实优化改厕方案,大力倡导三格化粪池水冲式、沼气池式和卫生旱厕等形式,做到人力、财力、技术下沉,成功打造了黎溪镇河漂村、北街街道三元村、云甸镇沙元村等农村户厕改造先进示范村,为全县推进农村改厕民生工程提供了引领动力。由于党员干部带头改厕、示范村样板工程开路,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户改厕的积极性,从而实现了从农户“被动改”转变为“主动改”。至目前,全县完成农村农户改厕1300口,新建城乡公厕21座,改造公厕11座。

与此同时,会理县将人居环境综合治理作为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的重要抓手,明确主攻目标,落实任务到乡(镇),并以村为单位,集中开展以清剿垃圾为重点的全县村庄大清洁行动。在行动中,把着力点放在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能力和收集处理水平上,根据城区和乡村不同区域,按照“先易后难、分类处理”的思路,稳步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在全县农村,全力推行以“包卫生、包秩序、包绿化、包整洁、包设施”为主要内容的村民门前“五包责任制”,刚性规定让村民为“治理”担责、为“管护”做主,并要求各村民小组配备1名保洁员,引导村民自觉扮靓村容村貌。截至目前,全县303村2141个村民小组全部配齐了保洁员,实现了垃圾定期清理有人抓,损害环境有人管。

在抓好农村垃圾治理的同时,该县稳步推进污水治理,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先后投入1000万元用于全县污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保证了污水出水质达标排放。目前,全县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已建成乡镇污水处理站5个,新建城西、益门镇、通安镇、太平镇、鹿厂镇、黎溪镇等5个中心村污水管道6.5公里。在此基础上,该县进而加大污水治理力度,今年以来再增加投入400万元,建设九洞桥、草寺污水管道2公里,以提升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确保污水处理正常运行。此间,该县还同步加强了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建立农村水环境治理长效机制,全县乡村主干河沟全部剿灭了黑臭水体,达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指标要求。

畜禽粪污治理是该县人居环境整治重点。该县农业农村局将坚持发展多功能大循环,以农业作为一个长期方向,以强力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专项行动为突破口,力使种植业、加工业、营销业、旅游业之间联动和融合,形成多产业相互循环,全面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产业叠加融合的放大效益。2019年,该县组织对全县2828家畜禽养殖场(专业户),开展畜禽养殖粪污污染大排查、大清理,其中予以关停4家,对经核查需整改的1478户的畜禽养殖场(专业户)全面落实整改措施。经过一年努力,全县规模养殖场(专业户)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100%,设施装备率达到100%、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比例达20%以上。

此外,会理县农业农村局还广泛动员广大农户大力开展全县村庄庭院生态美建设,通过创建村庄、农户生态绿化样板,推广典型,引导村庄生态美化和居家庭院绿化,鼓励广大村民在屋前屋后、农家庭院大量种植林果木和观赏花草。截至目前,全县50%以上村庄实现了生态绿化,农户庭院生态绿化率达到了80%以上。全县乡村呈现一派“春天常驻”的喜人景象。

2019-12-06 四川会理县人居环境整治攻坚首战告捷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1918.htm 1 创建生态宜居样板 提升乡村颜值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