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中国信用

最高法白皮书:互联网司法推进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

本报讯 最高人民法院日前发布的《中国法院的互联网司法》白皮书指出,我国法院大力推进互联网司法,不断明确网络空间交易规则、行为规范和权利边界,完善互联网司法裁判规则体系,推进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

白皮书显示,截至2019年10月31日,杭州、北京、广州互联网法院共受理互联网案件近12万件,案件审理周期相比传统审理模式节约时间约一半。其中,杭州互联网法院针对当事人因上班、出差、出国等原因产生的诉讼“时间差”问题,探索“异步审理”模式,结案2495件,平均每案节约当事人在途时间约6小时。广州互联网法院创造性推出“在线示范性庭审”,以个案示范审理促进类案纠纷化解;目前该院受邀旁听庭审的其他案件当事人,在庭后自动履行和主动和解率达37%。

白皮书显示,我国互联网法院审理了一批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和规则示范意义的案件。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理的全国首例“暗刷流量案”,有力打击网络黑色产业,保护公平竞争的网络营商环境;杭州互联网法院审理的全国首例大数据权属案,确立了数据资源确权、流通、交易的行为规范;广州互联网法院审理的“网络游戏著作权案”,回应了计算机软件生成内容是否具有著作权及如何保护等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少平说,各地法院互联网审判庭或审判团队针对辖区互联网纠纷特点,在规范网络交易行为、界定网络平台责任、规制网络侵权行为、遏制互联网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维护个人信息安全、加强网络空间知识产权保护、打击网络刑事犯罪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具有规则确立意义的判决,有力推动了互联网司法裁判规则体系的完善,有效发挥依法治网功能作用。

“司法裁判树规则,促进网络治理法治化。”李少平说,白皮书挑选了10个互联网审判典型案例,为同类型互联网纠纷提供可借鉴的审判思路,也为社会公众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规范互联网从业者行为提供指引,推动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罗 沙 吴帅帅)

2019-12-06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1872.htm 1 最高法白皮书:互联网司法推进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