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树立改革旗 凝聚国改力 实现转型梦

山西持续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精准推动国有资本优化,省属国有企业产业结构正从一煤独大逐步走向多元,股权结构从一股独大逐步走向混合多元

□ 本报记者 田孔社 王 婷

国企国资改革是转型发展的关键一招,关乎全局。2019年4月,在山西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会上,“国资国企改革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处于极重要地位,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和牵引性。”山西省委书记骆惠宁旗帜鲜明地提出,“一定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非常之力、恒久之功,把‘补考’‘赶考’两篇文章贯通了做,推动国资国企改革整体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优化国有资本布局

山西省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启动以来,省国资委和省属国企持续在推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上聚焦用力,省属企业子企业混改率达到70.9%,全面完成182户省属国企公司制改制清零工作,中央驻晋企业及省属国企占全国1/10任务量的“三供一业”100%完成协议分离移交,向省属企业授权下放17项监管事项,省属企业加快建立各具特色的科技创新一体化管理体系,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国有经济在山西转型发展主战场上的地位和作用正在增强。

骆惠宁曾提出,大力调整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就是进一步明确国有资本的进军方向、集结领域和优化途径。”山西省国资委副主任张宏永如是说。

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关于转型综改示范区建设和能源革命排头兵的战略部署,山西持续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精准推动国有资本向能源革命方向进军、向新兴产业方向集结、在公共服务领域优化,省属国有企业的产业结构正从一煤独大逐步走向多元,股权结构从一股独大逐步走向混合多元。

过去3年,山西省属国企煤炭产业累计退出煤炭产能6690万吨,占全省的3/4,煤炭先进产能占比从45%提升到66.3%,领先全国平均水平。截至2019年9月底,省属国企煤炭产业增加值占比从61.2%降低到56%。

张宏永进一步透露,到2020年,山西省属国企煤炭产业增加值占比将降低到50%以下,实现煤与非煤产业的历史性“结构反转”。

此外,山西省国资委还出台了《2019年省属企业高质量转型发展行动计划》,组织27户省属企业编制各自的2019年高质量转型发展行动计划,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正确面对和处理好“老饭碗”与“新饭碗”的关系,进一步用好增量、盘活存量、主动减量。

同时,起草了《山西省国有企业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办法》《关于省属国有企业穿透式监管的实施意见》,组织7户省属煤炭企业编制新兴产业专项规划,加大对外合作力度;在全国率先构建国有资本布局结构统计监测体系,以加强国有资本布局结构的宏观监管和动态分析研判。

全面开展“混改”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重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山西省国资委副主任高春毅表示,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利于提高国有资本配置质量和运营效率。

对此,山西省国资委先后制定出台了《省属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操作指引》《山西省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等混改配套文件,为山西国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提供了具体行动指引。

目前,山西省属企业子企业混改率达到70.9%,省属企业集团层面混改实现破冰,建投集团与中国中铁在太原论坛期间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拟出让51%的控股权,引资额将达到70亿元左右;汾酒集团整体上市将于今年底完成,大地国际5月17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一个个好消息接踵而至。

“集团层面的混改难度较大,但这是必须要面对的改革,也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谈起混改的难点,高春毅直言,企业集团层面混改的率先突破、带动示范,未来必将全面激发省属企业混改的动力和活力。

经过持续努力,山西省国资委监管企业经济指标总体呈现出“三增一降”的良好态势,即营业收入、资产总额、实现利润持续增长,资产负债率持续下降。截至2019年9月底,山西省属国企累计完成增加值1946.9亿元,同比增长3.9%。

2019-12-02 山西持续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精准推动国有资本优化,省属国有企业产业结构正从一煤独大逐步走向多元,股权结构从一股独大逐步走向混合多元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1626.htm 1 树立改革旗 凝聚国改力 实现转型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