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付朝欢
“长三角双创示范基地联盟自2018年4月成立以来,全体盟友曾五度聚首,探讨如何更好将联盟工作做深做实。以双创为纽带,长三角25家双创示范基地之间已经建立了越来越紧密的联系。”上海市杨浦区副区长赵亮在11月15日召开的2019年“创响中国”长三角联盟站双创生态峰会上作如是表述。
据了解,今年“创响中国”系列活动首次设立长三角联盟站,以嘉兴南湖站为首站,25家双创示范基地依次开展贯穿全年的活动。作为“创响中国”长三角联盟站的收官之站,上海市杨浦区结合全球创业周中国站活动,举办了为期6天的系列活动。
四地试点双创券通用通兑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如何实现资源流动和高效配置?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副院长杨向东看来,这需要寻找协同创新的模式,突破要素与机制的壁垒。“想要破解协同创新的瓶颈,既需要增强政府的引导性,又需要加强市场的牵引性。”
双创券就是一种政府引导和市场牵引共同发挥作用的有效产物。在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CEO颜明峰看来,双创券是一种介于前补贴和后补助之间的政策举措。他解释说:“后补助,更多是一种刺激性政策。企业最怕的是什么?前面说好给钱,后面因为各种问题资金不能到位。而前补贴是一种引导性政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相对会限制多一些。双创券,是政府给企业的一种财政信用工具,同时赋予企业更大的自主选择权,能够让财政资金的再分配更高效。”
在此次双创生态峰会上,上海市杨浦区、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安徽合肥高新区四家试点单位正式签约双创券通用通兑合作协议。根据合作协议,四方围绕“政策统一、内容统一、机构互认、平台统一、券面统一、额度统一、比例统一、资金通兑”八项内容开展双创券通用通兑工作,并委托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这一市场化机构进行运营管理。
颜明峰表示,通过四地开展双创券通用通兑先行先试,希望未来双创券覆盖的区域更广,使用的场景和整合的资源更多。
双创生态地图将实现五个“打通”
在长三角产业发展的关键阶段,建设区域双创生态公共服务一体化的资源导航线上平台,能够帮助长三角区域的创业者更加便捷地实现区域无缝资源对接,实现一体化联动发展及协同创新的区域联动价值。由此,长三角双创生态地图应运而生。
今年6月,长三角双创生态地图小程序1.0版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上海市分会场发布,包括“找园区”“找融资”“找产业”“找研发”四大功能板块。上线运行5个月后,PC端1.0版在此次双创生态峰会上正式上线,新增“找活动”“找基础服务”两大功能板块。该平台由上海创业接力科技金融集团有限公司提供服务开发及运营。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平台联通长三角示范基地、园区、投资机构、研发平台各类服务平台共587家,其中,上海305家、浙江87家、江苏158家、安徽31家,覆盖长三角沪苏浙皖四地15个城市;使用平台的创业者达到5546位,平台处理对接请求4205次。
“在推进双创服务过程中,长三角双创生态地图可减少信息不对称,高效对接企业需求和市场资源。”接力连筹CEO吴秀娟告诉记者,长三角双创生态地图致力实现五个“打通”:打通长三角双创服务机构资源导航及共享,打通双创项目便捷与投资机构、大企业和科研院所对接,打通各区域的双创服务信息展示与交流,打通双创和产业导师在线共享与约谈,打通三省一市现有双创政策链接与申请。
“十市一区”开启新一轮人才合作
人才是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水之源、木之本。此次双创生态峰会上,杭州、南京、合肥、宁波、嘉兴、南通、扬州、绍兴、江阴、义乌等十市和上海市杨浦区人社局共同签署《长三角“十市一区”新一轮人才合作框架协议》,为构建长三角跨区域人才共同体找到“支点”。
事实上,长三角地区跨区域的人才交流和合作有着传统优势和现实基础。据了解,此次签署协议,在原有基础上扩大了合作范围,由原先个别地区点对点合作逐步转变为“圈式互动”,更将合作内容延伸至人才引育留用乃至保障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