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学文 何小华
作为机构改革后新成立的政府工作部门,浙江杭州市桐庐县医疗保障局始终把基金监管作为重要工作抓紧抓实,不断强化监管力度,完善监管措施,坚持常抓不懈,有效确保了医保基金安全平稳有效运行,切实守好老百姓的“救命钱”。今年上半年,桐庐县医保控费工作成效位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
优化付费机制。针对民营医疗机构“以医代养”导致的住院医疗费用不合理支出情况,桐庐县创新工作机制,在全市率先制定《基本医疗保险按床日付费实施方案(试行)》,从源头强化医疗机构住院付费管理。方案实施8个月以来,住院床日费用同比下降22.18%。
严控药品价格。锁定定价虚高的辅助性药品,利用网络比价、周边询价、现场核实进价资料等方式进行排查,对于价格异常的辅助性药品作暂不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处理,并重新核定合理支付价。据初步统计,暂停使用的26只辅助性药品年减少基金支出可达600余万元。
坚持总额控制。继续对定点医疗机构实行医保基金年度总额控制,坚持每月分析基金收支情况,对于医保费用同比增长较快的机构进行约谈警示,对于医疗机构超出全年定额不合理部分不予支付。截至目前,已成功追回医保基金不合理支出380.96万元。
常态监管震慑违规行为。坚持日常巡查与不定期夜巡、节假日突击检查相结合,通过现场核实住院人员信息、查阅住院病档、抽查个人刷卡记录等手段,集中整治过度治疗、小病大养、空床住院等违规行为。针对医保部门人手不足问题,将第三方合作机构人员分设经办—监管—调查—综合四条线,确保各项监管工作专人负责,进一步强化医疗服务行为监管。截至目前,全县共核查定点医疗机构130家,追回违规金额139.67万元。
联动检查规范行业行为。加强与公安、卫健、市场监管、审计等部门联动,对全县开展磁共振检查的医疗机构进行资质核查,对没取得资质的县内2家医疗机构暂停磁共振检查服务,产生的费用不纳入医保支付范围。邀请周边县市对桐庐县27家定点零售药店进行异地交叉检查,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加强基金管理。
专业审查弥补监管漏洞。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定点医疗机构实施医保专项审计,从机构内部管理制度、日常就诊管理、台账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审计,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罚,合计追回相关费用超10万元。
与此同时,桐庐县还开展“打击欺诈骗保 维护基金安全”集中宣传月活动,通过现场宣传、媒体宣传、标语宣传等手段,提升市民知晓率与诚信守法意识。出台欺诈骗保举报奖励办法,设立监督举报电话、微信平台,规范举报线索受理、交办、查处、反馈和保密等工作流程与工作机制,落实举报奖励政策,切实发动社会各界参与基金安全监管。法制宣传促进行业自律。定期召开医疗机构负责人会议,解读典型案例,强化医疗机构学法守法意识。按照“喊话千遍,不如查处一案”的思路,对顶风违规行为进行坚决查处,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截至目前,举报案件处理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