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 婷 田孔社
我国第一块不锈钢、第一张电动机变压器铁芯用硅钢片、第一块电磁元件用纯铁……无独有偶,这些“第一”都出自于同一个地方——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钢”)。
这个有着太多光辉历史的钢铁企业,已经走过了85个年头,从新中国成立前,年产钢最高1.6万吨到新中国成立后,太钢被国家定位于发展特殊钢,累计填补了上百项中国钢铁工业的空白,完成了从百万吨级钢厂到千万吨级特大型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的历史性跨越,一步步成长为全球不锈钢行业的领军企业。
以市场化改革为核心全方位变革
改革开放以来,细品市场化程度最高、国际化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钢铁行业当仁不让成为其中之一。如何脱颖而出?太钢有着自己的理念和信念:“牢固树立市场理念,坚持推进以市场化改革为核心的全方位变革,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经风雨、见世面,磨砺成长。”太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高祥明如是说。”
市场化改革为太钢增添新动力。深化经营机制市场化改革,不断引入市场倒逼机制,变革经济责任制考核方式,推动生产经营由“干了算”向“算着干”转变,将市场压力传递和渗透到各层面、各环节,为客户创造价值;深化营销体制改革,构建起以营销为龙头、以客户为中心的运营模式,快速响应市场,快捷满足客户需求,推动商业模式由生产商向服务商、由提供产品向提供解决方案转变;深化三项制度改革,优化业务流程,实施组织再造,提高运营效率。着力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工效挂钩,以岗定薪、一岗多薪、岗动薪动,形成了“能多能少”的机制。实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动态考评干部绩效,形成了正常的“能上能下”机制。实施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市场化竞争择优上岗,实现人岗匹配的动态调整常态化,形成了比较顺畅的“能进能出”机制。
太钢在改革发展中激发了全员活力和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太钢人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历史性机遇,推出了笔尖钢、手撕钢等一大批高精尖产品,奋力迈上产业链中高端。
科技创新从追跑、跟跑到领跑
特殊钢的品质,体现着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水平,是国家装备制造、设施建设的重要粮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70年来,太钢不忘产业报国初心、牢记“大国重器”使命,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开发出以高端特色材料、先进工艺制造技术和绿色发展技术为代表的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实现了科技创新从追跑、跟跑到领跑的转变。
翻开新中国70年钢铁行业发展的历史档案,留下鲜明、坚实的太钢注脚。目前太钢18种特殊钢产品国内首创,26种市场占有率第一,40多种成功替代进口,不锈钢出口量全球第一。拥有以不锈钢为核心的系列专有技术、授权专利2757件,其中发明专利772件;主持制定了我国不锈钢产量70%的国家标准。
如何破解太钢改革发展的密码?“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任何辉煌都不是偶然的。近年来,无论市场形势怎样变化,太钢始终保持创新定力,大力倡导“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反对守成”的理念和“闻新则喜、闻新则动、以新制胜”的浓厚创新文化,坚持打造国家不可或缺、无可替代的精品,有效弥补了地处内陆、物流成本相对较高的短板,铸就了独特竞争优势,为太钢国际竞争力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瞄准“高精尖缺”,持续推进新产品研发,自觉把创新的“国家意志”转变为企业行动,紧盯国家战略需求,肩负起“国家级创新团队”的责任与担当,深度跟踪用钢行业产业升级和技术发展趋势,大力研发独有的、领先的特色高端产品,勇于摘取钢铁工业“皇冠”上的一颗颗明珠,在全球叫响了太钢制造的品牌。
现实的成功是最好的理论。从百万吨级钢厂到千万吨级特大型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太钢抵达了一个新的起点——太钢产品通过系列国际标准认证,拥有了向全球市场供货的通行证。
太钢集团总经理高建兵说:“完善创新机制,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主体,实行战略经营管理体制,每年组建数十个跨部门的联合开发团队,进行重点品种研发和重大项目攻关。同时,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技术创新联盟,建成14个产学研联合实验室。深度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先后承担数十项‘63计划’‘97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省级科技项目。”
近20年来,太钢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5项,其中主持完成的有7项。目前,太钢拥有以不锈钢为核心的系列专有技术、授权专利2757件,其中发明专利772件;主持制定了我国不锈钢产量70%的国家标准,太钢产品通过了系列国际标准认证,拥有向全球市场供货的通行证。
人才成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不竭动力
英国思想家约翰·密尔说:“只有人类思维模式的基本构成发生巨大变化,人类命运才有可能取得巨大改善。”解放思想,实质是一场以人为核心的革命。
基于此,太钢坚持人本理念,培育一流人才,持续着力打通人才成长通道。“人人都要创新,人人皆可创新”,成为推动太钢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打通人才职业成长通道,推行以价值为导向的重大课题命题承包制,让科技人员自由组队、自主选题、按贡献参与分配,上不封顶,推行首席师制,有效破除了“官本位”对人才发展成长的干扰,极大地调动了各类人才创业立业的积极性;着力提升全员敬业度,借鉴世界一流企业经验,引入全员敬业度评估管理工具,对各单位、各部门和全体干部职工思想状况进行全面“健康体检”。同时提升操作岗位职工技能,建立健全以“找短板、补短板”为核心的培训机制和以“宽带薪酬、职业晋升”为核心的激励机制。在全国钢铁行业历史上举办的七次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太钢始终保持前三名的优异成绩。
沧海横流,大浪淘沙,一种开新图强的磅礴力量,正从太钢人的骨子里萌发、生长。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太钢坚定改革创新的信念不动摇;积聚改革创新的斗志不气馁、落实改革创新的举措不空谈,不断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奋力建设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不锈钢企业和世界一流的大型企业集团,誓为中国制造作出新贡献。
(本文配图由太钢集团宣传部提供)